借助上海建设 “国际航运中心”的“东风”,银行机构也寄望将自身航运金融业务国际化。昨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首个以航运业为专门业务对象的金融服务中心。
“中行在境外已经有多年航运金融市场的开拓经验,未来我们会整合海内外的业务平台,向这一目标努力。
而在本月初,总部位于上海的交通银行也成立了航运金融部,通过对航运行业的政策研究、分析和趋势研判,规划和组织实施航运业的业务发展战略和产品服务策略。
与之稍显不同的是,中行“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更侧重航运企业产品的设计、客户营销、账户管理、结算、资金理财、融资以及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私人财富管理业务。
航运金融业务的市场空间巨大,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造船行业的手持订单价值约为1.06万亿,按30%首付款计算,后续至少需要约6800亿资金规模。
不过中资银行的航运金融国际化仍任重而道远。由于税收政策、保险体系完善度以及融资渠道宽广导致的资金规模差距,目前国内主要航运公司的绝大部分船舶融资通过境外金融机构进行。航运金融的另一主要构成单元——资金结算,航运企业在结算地点的选择上,更倾向资金自由进出、金融市场发达、金融税收优惠的地区。
以星综合航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明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20个大型航运机构,只有3家注册于境内,银行机构的业务只有扩展至国际性企业,“国际性”才“实至名归”。
“国内金融机构在结算和融资广度方面还比较弱,”徐明表示,在对航运业趋势的判断和紧贴趋势的产品设计方面,金融机构还不能满足航运企业的实际需求。只有上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大型航运公司才有望回国注册并依托国内银行机构的融资等各项金融服务,海外船东也才可能被吸引到上海这个新平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