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率先上扬 机构担忧明年重演输入型通胀
今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呈现大幅上扬。对此,有机构担忧,鉴于大宗商品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国外输入型通货膨胀有可能在明年重演。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包括原油、大豆、小麦、黄金、铜和铝等19个期货品种,这些品种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指数反映了基本生产要素的价格走势。
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本周出炉的下半年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在中国进口构成中,大宗商品所占比重较大,而历史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与CRB指数有较强相关性,预计PPI将滞后于大宗商品市场3到6个月。目前CRB已率先上扬,国外输入型通胀可能在明年重演。
2007年,由于金融体系流动系泛滥,全球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牛市。招行报告提示,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世界主要央行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巨额的流动性。一季度以后,世界经济体有限的回暖造就了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高涨,导致市场的风险偏好升温。泛滥的流动性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先于实体经济复苏,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的预期开始孕育。
招行认为,目前的通胀预期仅影响到资产价格的上涨,尚未传导到物价水平上,但如果实体经济依然疲软而物价开始上扬,那么中国经济有可能进一步走入“滞胀”。另一方面,国信证券本周的报告提示,在全球宏观经济需求没有全面复苏的情况下,仅靠流动性支撑的大宗商品高位震荡将难以为继,适时的回调将在情理之中。事实上,自本月初以来,CRB指数的累计跌幅已达到7.5%。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