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通过招拍挂大举拿地的中国奥园(03883.HK),成为今年最吸引眼球的地产公司之一。今年奥园已经签下了三宗并购协议,尽管收购天誉置业账上一宗广州天河的市中心地块未能如愿,但公司还是通过收购世纪协润部分股权进军北京市场,并在其后成功配股融资。
业内人士指出,在金融机构支持、房价调整、行业集中等因素作用下,地产业的并购好戏还在后头。
并购最好时机未至
一线城市地王频出,而手里攥着大把钞票的SOHO中国、远洋地产还未出手。如果一线城市地价继续猛涨,“黑马”公司频频搅局,SOHO等公司以更高价格拿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保利地产董事长李彬海曾经表示,现在并不是地产业最好的并购时机。但许多研究人士认为,未来总会有地产公司因扩张过度而资金链告急,SOHO等公司的策略仍然是通过并购拿下相对便宜的土地,蛰伏虽然意味着漫长的等待,但或许也意味着更好的机会。
“拿高价地的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赌未来”,一参加北京土地竞价的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向记者表示,拿高价地的公司,从拿地的一刻起就必须和时间赛跑,赶在终究会到来的调整之前开发并成功预售项目,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总会有过于乐观的开发商倒在黎明前,于是就有了“股权换现金”式的项目收购。
地产业并购的看点还在于,我国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仍有提高空间,地产行业的调整通常意味着“大鱼吃小鱼”。去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明确反对“救市”,其出发点恐怕就在于“救市”会让中小地产企业得到喘息机会,不利于万达等大型地产公司拿到更便宜的项目。
从去年地产公司在融资方面的迥异遭遇可以清楚地看到,行业不景气时,
万科等大型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仍然较为通畅,用万通董事长冯仑的话来说,“万科融资预案在证监会的审批速度比一般公司要快很多”。在内地资本市场,虽然有很多地产公司打算发公司债,但也只有万科、保利等大开发商最终得到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金融机构推波助澜
地产并购的看点之一,是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支持。4月初,
兴业银行、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市华远置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兴业银行向华远置业提供6亿元的并购贷款,成为银行业与房地产企业在并购贷款上的首次合作。
可以预计,对于资质良好、财务安全的地产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并购贷款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
境外金融机构的动作,也将是未来地产业并购的看点之一。去年,境外金融机构趁国内地产公司资金告急之机,频频低价吃下地产公司的股权,前有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机构向恒大增资扩股,后有大摩买下雅居乐旗下冠金公司30%股权。今年奥园收购昌盛中国在广东中山市的一幅土地时,就是通过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贷款支付收购款。
研究人士指出,如今地产商日子好过了,外资机构也到了兑现收益的好时机,运作参股的地产公司IPO上市然后套现,应是其利益最大化的举措之一。接下来一旦地产行业调整,或许又要有地产公司与外资机构签“城下之盟”了。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