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7.8%,降幅分别较5月扩大0.3和0.6个百分点。这是CPI、PPI增幅连续第五个月双双为负,表明我国经济仍面临通缩态势。
6月物价数据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蔬菜、水果、肉蛋等食品价格持续回落,促使C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而6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较多,则推动PPI降幅扩大。
去年基数过高带来的翘尾因素也是促使CPI、PPI同比持续负增长的主要因素。去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PPI同比上涨7.6%。而CPI自今年2月转入同比负增长,而PPI则从去年12月就连续负增长,今年降幅则持续扩大。整个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PPI同比下降5.9%。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指出,上半年翘尾因素影响CPI同比下降1.48%,新涨价因素则拉动CPI 0.38%。而PPI降幅持续扩大则受到翘尾因素和过剩产能共同制约。
价格水平持续下跌表明经济持续处于通缩态势,近期可能无法摆脱这一局面。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眼下仍面临价格下降的现实,总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增速,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同时夏粮已连续6年增产,而价格往往和粮食供应有密切联系。
“根据上半年经济数据判断,短期内通缩压力仍然存在。”交通银行研究部报告表示,食品价格继续下跌将对CPI产生明显的下拉作用,非食品价格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改观,而当前全球需求依然低迷,年内出口形势根本好转可能性不大,工业品总体上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难以改观,进而给物价形成向下压力。
根据各研究机构的预测,三季度CPI、PPI同比仍将延续负增长,CPI同比增幅有望在四季度转正,而PPI同比增幅转正则可能要到年底或明年初。CPI和PPI今年的增幅都可能维持负值。
李晓超表示,在看到价格仍在下降的同时,对未来价格上涨因素也不能忽视。货币信贷供应量增长较快、外部价格上涨都是影响我国价格上涨的因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