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万亿元——央行7月15日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各项新增贷款数据出乎市场的意料。
市场揣测,在此背景下,下半年监管层信贷政策将由宽趋紧,并进行结构性调整,而与此同时,投资者对银行股的偏好也开始调整。
继续放贷?
“总行还在要求我们加紧放贷。”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审贷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事实上,此分行的放贷量早已超出了年初任务的两倍,但由于信贷增速慢于江浙分行,因此被督促下半年仍需加快放贷。
7月14日与7月15日,记者从广东多家商业银行采访中发现,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表示将会放缓信贷规模。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广州分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表示,二季度总算完成了总行任务,但三季度总行的基调仍旧是抢占信贷市场。
兴业银行(601166.SH)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未来信贷轨迹变得更难预期,不排除各方欲抢在信贷政策微调到来之前“大干快上”抢信贷的可能性。
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记者了解到,各家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都较为相似,其中基建和房地产业占据了主要的比例。上述审贷部人士表示,该行房地产贷款的余额占13%左右。
7月13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海上半年全市新增人民币贷款3715.5亿元,为去年同期的2.3倍,也较2008年全年多增971.1亿元。上半年,中资金融机构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主要投向租赁商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及对个人贷款,四类投向贷款增量占比达8成。
不过这种信贷结构在下半年将会有所变化。多家商业银行人士均对记者表示,上半年信贷主力基建贷款将不可持续。“预计下半年一部分信贷还会体现在大项目授信上,不过基建项目信贷都放得差不多了。”上述审贷部人士表示。由于基建项目的竞争激烈,很多银行虽然已经授信项目,但提款量并不足。记者了解到,某大型国有控股银行一项900亿元大项目授信中,提款额不到5成,而有些股份制银行的授信提款更是只有二三成,而对于银行来说,只有真正提款,才能产生效益。
多家商业银行人士表示,下半年信贷结构将进行调整,房地产开发贷款、制造业企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及个人贷款都将是重点。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信贷将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新一轮焦点。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房地产信贷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二季度开始,国有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争夺就已经渐渐升温,其二季度的开发贷环比一季度增加了25%左右。不过西南证券分析员付立春表示,三季度通常是房地产淡季,因此未必会即时反映在7月信贷上。
广东某农信社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发现6月份企业贷款需求开始恢复,“与4月相比,企业贷款申请量增加近一成,一些制造业企业、物流企业还有商业企业的贷款申请都有增加,虽然还不算很活跃,但下半年预计需求仍将上升。”该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也增加了近两成。
微调迹象
面对上半年天量的信贷投放规模,市场强烈预期,监管层将对货币政策适当调整。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此前警告,如果贷款和货币继续按此速度增长,将导致难以控制的通胀、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采用“微调”手段,包括多发央票、窗口指导、风险指引等软性的措施,很难达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的效果。他表示,应该迅速放缓项目审批速度以及重新启用季度和月度的贷款额度控制。
鲁政委表示,季度调控等政策很有可能重现,央行下半年对货币信贷的调控力度将会加大。但预计年内宏观政策的基调暂时还不会出现调整,“两率”(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预计年内还不会调整。他认为,如果四季度经济回升势头得到进一步确认,宏观政策基调可能会由当前的“扩张”取向可能再度回归到更为中性的“灵活稳健”。
而随着信贷风向的微妙转变,银行股表现也开始有所变化。去年年底以来,银行业指数涨幅已超过100%,超过大盘约70%的涨幅。分阶段而言,银行股集中相对较强的表现是从 5月份开始的,6月份表现更为突出、强劲。但进入7月以来,银行股表现相对疲弱。
事实上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降息影响,今年上半年银行整体净息差经历了明显收窄的过程,商业银行的利润基本上处于“以量补差”的局面。
上述审贷部人士表示,现在各银行的基建贷款利率基本都在下浮底限,因此下半年企业贷款如能大幅增多,将有利于利率水平的上浮,但信贷利润还要看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影响,“不过今年的年终奖一定会比去年多”。
申银万国此前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认为:“根据测算,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在215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6.5%,而二季度将是银行业全年最坏的时期。”不过下半年银行净息差将逐步回升。而付立春对银行股却不太乐观:“目前银行股估值的吸引力已经显著下降,已经透支了全年业绩。”他预计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为8%左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