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6日,正在休假的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蒋岚,手机始终处于无法接通状态。这位一直想扭转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和沃尔沃成立的合资公司)命运的总裁或许并不知道,由于德国曼公司(MAN)搅局,华沃的命运或许已无法扭转。
此前一天深夜,德国曼公司和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重汽(03808.HK)]签订协议,前者斥资60.48亿港元(约合53亿元人民币)获得后者25%股权加一股股份。“曼公司收购中国重汽股权,意味着重汽行业新的格局形成,重卡行业从疯狂的跑马圈地时代,进入了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联手巩固阵地伺机出击的时代。”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吸金兽
“曼公司是与中国重卡行业产销第一的企业合作,付出点代价是正常的!”7月16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重汽人士说:“现在中国市场蒸蒸日上,跟我们合作错不了。”
一度让沃尔沃也只能忍气吞声的中国重汽浑身释放的“霸气”,让世界重卡前三强的德国曼公司也不得不以溢价的方式进入。据悉,此笔交易每股转股股份的转股价以及每股已发行股份的购买价,均约为8.76港元,较公司停牌前最后收市价每股7.51港元溢价约16.6%。
此前,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在2008年11月上市后募集资金90亿港元,此次中国重汽向曼公司发行股票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9亿港元,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国重汽就如同吸金兽一样,将140多亿港元纳入囊中。
德国曼公司付出了巨额代价之后,也仅仅只拥有25%股权,而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汽集团)依然会保持对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51%的控股,拥有上市公司绝对的话语权。而且7月16日复盘之后,中国重汽大涨三成,拥有绝对控股权的重汽集团获益颇丰。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说:“德国曼公司对于全球重卡市场举重若轻,通过引入曼公司,对于中国重汽不仅仅是完美的融资战役,而且会对中国重汽未来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事实上,对于曼公司的此次入股,中国重汽所在地山东省相关部门也颇为重视。在推动潍柴动力、山推、山东汽车集团整合为山东重工集团之后,已经被国家列为“四小”之一,鼓励在区域内进行并购重组的中国重汽,是国家发改委和山东地方政府的一项大事。中国重汽相关人士也表示:“各级部门对这次融资非常重视,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也亲临签字现场。”显然,中国重汽在获得曼公司大量资金之后,其随后进行重组或者区域内并购的实力也大大增强。
技术流
“其实中国重汽是一个虚弱的怪兽,如果没有曼公司的进入,他们未来的发展会遇到极大的问题。”贾新光说,“潍柴动力和中国重汽分家之后,中国重汽发展最大的弱点就是发动机的技术。”
2005年,中国重汽与潍柴股权纷争逐渐升温,最终在2006年3月20日,山东国资委颁布文件称:“将中国重汽原持有的100%潍柴厂股权划转至山东省国资委直接持有。”由此,潍柴和中国重汽正式分家,但双方的恩怨并没有了断。
潍柴在大马力重卡用柴油机市场中曾经一度占到75%的份额,而在潍柴和中国重汽分家之后,潍柴停供中国重汽发动机,让中国重汽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一位熟悉中国重汽的人士说:“中国重汽的发动机能够做到欧Ⅲ标准,但是要做到欧Ⅳ及欧Ⅴ就难了。”
显然,中国重汽的命脉正在被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以及发动机技术所掐住。意图在中国实现更大份额的德国曼公司成为了拯救者。根据中国重汽和德国曼公司的协议,德国曼公司将授予中国重汽一项有关完整TGA卡车、符合欧Ⅲ、欧Ⅵ及欧V排放标准的D08、D20、D26发动机等相关技术,中国重汽集团宣传部主任郭化南也有些兴奋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是独家的哦。”
但有竞争对手认为中国重汽引进的并不是最好的技术。陕重汽一位人士就颇为不屑地说:“花这么大价钱引进的技术也不过是德国曼公司2001年的产品,我们跟康明斯以及跟潍柴合作的发动机技术并不比这个差。”
竞争对手的敌视,其实已经反映出中国重卡行业的角力者们,已经卯足劲押宝环保和节能,一轮新的竞争已然展开。
搅局者
曼公司入股中国重汽,其实已经伤害到了沃尔沃。2008年11月8日,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在天津举行的“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曾少有地明确表示:“我们正与沃尔沃保持接触。” 这一说法被视为中国重汽准备与沃尔沃重启已经停工的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的积极信号。
然而,曼公司入股并为中国重汽提供新技术之后,沃尔沃在中国重汽心中的分量更轻了。一位资深汽车分析人士说:“现在几乎没有重启的可能了。”而沃尔沃方面,直到《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稿时止却似乎仍在有意回避,蒋岚的手机依然“无法接通”。
当然,沃尔沃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中国重汽的老对手陕重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陕重汽从2003年就开始引进曼公司F2000系列汽车产品技术,而到了2005年双方展开合资方面的探讨时,由于德国曼公司一直坚持用曼公司的品牌,谈判逐渐陷入僵局。
一位重卡企业资深人士说:“曼公司意图将已经过时的技术逐步推进到中国,这样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收益。”事实上,德国曼公司高层人士萨莫尔森考也曾表示:“与中国伙伴的合作要分步走。”
然而到了2009年,利润下滑逼迫曼公司改变了想法。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曼公司净利润相比2008年下降了43.8%,而当看到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连续六个月成为世界第一时,曼公司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一步迈出后,曼公司不但让沃尔沃和陕重汽很郁闷,而且奠定了一个新的重卡局。 “目前,一汽重卡是跟通用合作,上汽与依维柯合作,东风与日产合作,中国重汽与跟曼公司合作,陕重汽跟康明斯合作,福田与奔驰合作,大的重卡企业已经与跨国公司站好了队。”贾新光说。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批准重汽集团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奥地利斯太尔系列重型汽车制造技术,形成了斯太尔技术一枝独秀的格局。而近年来,随着依维柯、德国曼公司纷纷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入合资合作,一场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联手,捉对厮杀中国市场的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