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七月蠢动 “创投”掮客潜伏浙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伊琳 杭州、温州报道
“我们手头的资金超亿元,(近期)想离开资本市场,但不会重新回到传统的制造业领域里去。”7月16日,在上海古北咖啡馆,浙江商人邱学凡说,自己的这些资金汇集于四个朋友,属于“创投基金”。
民间资金“邱学凡式”的集结,在浙江并非个案。
“民间借贷,已由以前主要用于临时资金周转,逐步向投资获利转变。”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一位人士近期调查后总结说。
银行信贷政策继续适度宽松,民间借贷发生额亦在进一步放大。记者调查发现,民间资金的集结,呈现出“潜伏”和“不平衡”的新生态。
温州借贷月利超11‰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企业融资一直存在着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等两条鲜明的资本脉络。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关系微妙。
民间借贷利率是一支把控企业融资和民间资本生态的“晴雨表”。当地人民银行一位相关人士介绍,对民间利率的监控已在全省范围内铺开。
在温州,民间借贷的发生额正不断放大。该现象自第一季度开始出现,3月开始逐步放量。
当地人行从400个监控点获得的数据统计,一季度,用于投资的民间借贷发生额为3608万元,占借贷额的9.7%,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增强,资金价格开始略微上扬,从3月的10.88‰逐月上升到6月的11.05‰。
民间借贷的发生额则出现回升的态势,比较明显的逆转点同样发生在3月。据温州人行统计,3月民间借贷发生额为13869万元,比1、2月分别增加了2612万元和1524万元。目前,个人民间借贷最高单笔金额已高达1000万元,借贷平均金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万元。而到6月,借贷资金发生额增加到13889万元。
创投掮客
值得注意的是,隐匿在月均数亿民间借贷资金背后的,是民间资金集结主体的“更新换代”。
之前,被指为“类钱庄”形式存在的投资咨询类的公司和担保机构,一部分进行整合进入规范经营外,另有部分开始向创投行业转身。
“其实,这种形式令民间资金的流动更加合法化。”当地工商界一位人士认为,这是实体经济和民间资金对接的中间地带,成了温州民间资本依附生存的最新载体。
其实,这种转身是渐进式的。早在2007年,温州企业家林阿信就在上海设立创投公司。“我们的创投资金都是自由资金,进入门槛1000万起。”他说。
“目前有不少发展前景看好,但短期遇到了融资难问题的企业,把橄榄枝伸向了创投公司,这正是创投发展的大好机遇。”林阿信认为。
起步较早的林只是个苗头,但在投资咨询类公司和担保机构的非法“借贷”行为被当地政府整顿治理后,借贷主体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
时至今日,浙江成立了大小超过300家的创投机构。单单温州,就起码有1500亿民间资本“潜伏其中”。
曾经以投资咨询公司从事民间借贷的侯先生也是“转身者”之一。他认为,从所有权和资金的来源,创业投资基金大概可以分为六类:政府基于产业政策而专门设立的创投基金;大型工业企业集团由于战略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创投基金;专业金融机构为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而设立的创投基金;以大型机构投资者为募集对象的创投基金;以及由学术、科技机构设立的创投基金等;由富人、企业家和境外投资者通过私募形式出资的创投基金。
“而温州的创业投资基本上属于最后那种类型。所以,运作资金基本上是民间资金。”侯说,一般情况下,发展良好、收益高的中小企业不愿意让别人参股,但是,在当前向银行贷款难,民间融资利率又高的状况下,更多企业开始考虑通过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
然而浙江这些民间创投公司的业务中,另一条“暗线”就是从事资金短线拆借。
侯透露了这条“暗线”的操作方式。“创投”往往会成一种幌子,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身处融资困境的企业,但又不愿意出让股权融资,于是,很容易就达成一笔借贷资金。但这种短期的借贷行为,利率往往会高于目前官方所监控的价格,通常在月利率20‰左右。
制造业冰点
是什么加速了浙江银行业与民间借贷资本双重运转?
浙江是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基地。但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的星罗密布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并非推高这波资金高潮的主体。
同样以温州为例,“个人贷款、政府项目贷款成为信贷重点倾斜对象,而制造业贷款增长较为缓慢,信贷资金的边际经济效益有所弱化。”前述人行温州中心支行人士认为。
5月末,温州制造业贷款余额1259.23亿元,同比增长20.4%,比各项贷款增速低8.9个百分点。制造业新增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27.4%,比年初占比低了7.9个百分点。
同期,当地个人贷款同比多增168.14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增量的42.8%;6月末,温州政府背景项目贷款391亿元,比年初新增8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2%;
从资金流向来看,企业经营效益的下滑,导致了制造业贷款增长放慢。
温州官方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当地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27亿元,同比下降18.1%,比上年末降幅高出7.3个百分点。
企业的亏损面亦扩大。半年以来,企业亏损面达到了12.5%,比上年末扩大5.1个百分点。
“企业经营效益的下滑既减弱了贷款有效需求,同时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其的放贷积极性。”前述人行人士调查后认为。
不仅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冷落制造业,民间资金亦是从该行业中逐步剥离。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开始减弱。这种观点在企业存款上得以体现。
6月末,企业存款余额1099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各项存款增速低11.7个百分点。从月度增量来看,受贷款季末冲高派生效应影响,3月份和6月份企业存款分别增加98.8和65.1亿元,分别占企业存款上半年增量的77.4%和51%。
人行人士认为,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受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和季末贷款派生效应的双重影响,企业存款表现出增长缓慢、季末冲高的特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