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回归传统的代价:摩根士丹利二季度亏损1.59亿

2009年07月24日09:4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吴晓鹏

  回归传统的代价:摩根士丹利二季度亏损1.59亿

  21世纪经济报道特派记者 吴晓鹏 纽约报道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称2009年是其“转型的一年”,眼下,该公司正在为转型付出代价。

  7月22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宣布该公司第二季度经营亏损1.59亿美元,合每股亏损1.37美元。

  该成绩对摩根士丹利来说打击沉重,其来自多年的竞争对手高盛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8年9月,华尔街仅剩的两家投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同时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自此之后,高盛并未作出任何实质性改变;而摩根士丹利则走上了保守谨慎的发展之路。

  一周之前,高盛发布了34亿美元创纪录的单季盈利,远超过分析师的乐观预期。而摩根士丹利则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亏损程度也远超过分析师预期。

  尽管如此,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鲁比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依然对摩根士丹利的转型表示了赞赏,他认为华尔街确实应该更加谨慎,而高盛“虽然已经转变成银行控股公司,但其行为不是银行控股公司,而是高风险高杠杆的对冲基金”。

  高盛驻纽约债券部门的一位执行董事也向本报记者坦承,“五年十年来看,很难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谁的模式好。”

  大摩继续亏损

  这已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主因是归还政府注资以及息差变动等。

  摩根士丹利表示,归还政府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简称TARP)注资的相关支出,以及公司债券息差变动等是二季度亏损的主因。

  今年6月份,摩根士丹利发行股票筹集69亿美元,偿还了美国政府100亿美元救助资金以及8.5亿美元的利息,同时,在二季度还购买了花旗集团旗下经纪业务美邦(Smith Barney)的控股权。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麦晋桁(John Mack)在一份声明中说,“摩根士丹利本季度在许多业务上都取得了进展,包括我们的投资银行部门,在全球并购咨询方面我们排名第一,另外在股票和债券承销方面都表现强劲。”

  但他表示,债券的信用息差以及房地产投资未来还会继续困扰公司。

  财报显示,摩根士丹利第二季度总收入为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公司三大部门全部都出现了亏损。

  包括交易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机构证券部门损失3.08亿美元,一年前为盈利8.44亿美元。该部门收入从39亿美元下降到30亿美元。

  与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科费恩承担更多风险相反,麦晋桁选择了减少风险,并缩小自营投资和交易的比例。而高盛的高收入正是来自于交易。

  摩根士丹利固定收益交易收入为9.73亿美元,但远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二季度,高盛固定收益交易收入68亿美元,摩通大通49亿美元,花旗集团56亿美元。

  股票交易收入为7.0亿美元,但远远低于高盛的31.8亿美元。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并购咨询服务收入2.7亿美元,高盛该部分为3.7亿美元,差距不大。另外,摩根士丹利二季度股票和债券承销收入分别为4.6亿美元和4亿美元。

  Dealogic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在股票承销,并购方面仍然是全球领导者之一,但这些无法弥补房地产以及其他方面的损失。

  金融危机前摩根士丹利在房地产上的投资仍然在产生损失。瑞士信贷表示,单是其机构证券部门,在房地产市场的总敞口风险就有172亿美元,另外该公司还有额外的49亿美元房地产投资。

  花旗集团旗下一对冲基金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摩根士丹利与高盛表现差别如此之大,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摩根士丹利遗留问题比较多,手中依然持有大量高风险的不良贷款资产。

  他说,今年年初当高盛入市时,摩根士丹利还在清理自身的坏账问题,“摩根士丹利本身风险已经很高了,就不敢再进一步承担风险。而随后高盛则跟着股市一起上升,赚了不少钱。”

  转型:回归传统业务

  摩根士丹利自营业务方面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市场质疑其是不是过于谨慎了。

  摩根士丹利驻纽约一位交易员22日对本报说,目前公司正尝试在财富管理上努力,并通过美邦来扩张经纪业务。

  他说,财富管理现在是公司的重点,这方面能够保证比较稳定的收入源。

  摩根士丹利首席财务官Colm Kelleher也表示,公司将致力于通过削减成本和提高投资业绩来改善资产管理部门的经营状况,而不是通过买卖资产管理业务来实现该部门的扭亏。

  经纪业务方面,摩根士丹利5月份支付了27.5亿美元现金来完成收购美邦。截至6月30日,美邦有1.84万顾问和14.2亿美元资产。研究机构Sandler O'Neill认为,对美邦控股权的收购最终将给摩根士丹利带来益处,但这种好处在今年第二季度却不明显。

  前述大摩交易员说,管理层意识到在2007年犯的错误,今年以来一直都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更多的交易风险。

  加强财富管理和经纪业务的同时,大摩变化最大的一块是自营交易业务。

  前述大摩交易员说,受股东压力以及之前金融危机的压力,大摩将很多的交易业务都裁减掉了。但公司在自营业务方面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也让麦晋桁受到了质疑,大摩是不是过于谨慎了。

  大摩首席财务官Kelleher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本周一聘请了前瑞士信贷北美固定收益主管Jack DiMaio为其利率、信用和外汇交易全球主管,预计他将会给自营业务带来改善。

  但前述交易员表示,虽然公司还会继续交易,但为了在市场波动下规避风险,现在更关注传统领域的产品,用传统风险比较小的业务来代替风险大的业务。

  前述花旗对冲基金经理表示,危机过后,银行的模式会比以前有很大收敛,不会再那样激进,一些流动性差的产品,银行的自营部门就不会再做了。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吴向阳举例说,如CDO产品可能未来50年都不会再有人交易了。

  争议投行发展模式

  高盛的投行业务越来越像是投资,业务经营反倒不是很重要了;而摩根士丹利则“代表着一种回归”。

  尽管短期受到业绩压力,但现在判断大摩的模式的成败还为时尚早。市场认为,高盛的高风险高收益交易模式未来可能会受到更多限制,金融监管改革可能会对大型金融机构有更严格的资本金限制。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Charles Calomiris说,考虑到华盛顿方面的政策不确定性很大,而且市场持续波动,摩根士丹利限制风险的策略可能是明智的,“现在是保守的好时候”。

  另外,当市场常态化之后,高风险交易的丰厚利润也很难持续下去。

  前述高盛执行董事说,波动是投行赚钱的好时机,今年前半年的债券息差很大,而且股票市场上涨过快,一般一个季度股市很难上涨这么多的。

  不过,该高盛人士表示,高盛依靠交易为主的经营模式不会有变化。“虽然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但高盛的经营模式没什么变化,不会去做零售银行,还是做交易。去年转型是时势所迫,高盛不会去做商业银行业务的。”

  他说,摩根士丹利转向传统的投行业务,做中间经纪人,风险比高盛要小,收入会比较稳定。但他表示,高盛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比较稳定,“内部风险控制也远远胜过其他公司”。

  “高盛没有太多的并购扩张,公司内部文化一直都很一致。高盛内部风险管理部门对于管理层决策的影响,比其他几家银行大很多。”

  加拿大一家对冲基金首席投资官刘海影说,从高盛来看,现在投行的业务越来越像是投资了,投行高层对市场形势的判断至关重要,业务经营反倒不是很重要了;而摩根士丹利则“代表着一种回归”。

  

(责任编辑:侯力新)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