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总经理之死与通钢改制的致命硬伤

2009年08月03日17:0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北京晨报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蔡方华

  7月24日,吉林通化钢铁公司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由民营钢铁公司建龙集团派往通钢担任总经理的陈国君被群殴致死。在有关方面做出建龙集团永不参与通钢重组的承诺之后,这一事件暂时平息,企业开始恢复生产。

  据报道,通化警方已经开始就陈国君之死展开缜密调查,总指挥纪凯平要求各相关机构“打破常规”寻找案情线索,“树立花钱买情报的意识”。在通化采访的媒体记者感觉当地“暗潮汹涌”,“各种谣言四处流传”。

  通钢事件起因于企业改制,但以打死总经理的方式终结改制进程,这样的事情此前还从未发生过。为什么是在通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永不参与重组”的决定又何以在火线做出?随着更多的细节得以披露,人们对通钢事件的反思也越发严峻和沉重。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按理说,一个生命的非正常逝去,本应该引发惋惜和哀悼之情才对。但是,无论是在通化二道江区采访的记者,还是通过媒体关注此事的人们,都很少在现实或舆论氛围中感受到伤痛的气息。这带给人们一种错觉:除了公安机关之外,好像其他人都对死亡本身反应冷漠。对于一个不断强调人性化的社会来说,这实在是非常反常的。

  陈国君之所以被“不明真相”的人打死,缘于他的特殊身份,他是这场“国退民进”游戏的主角,是即将重组通钢的民营企业的代表。在情绪激愤的通钢人眼中,他很可能还是“恶的化身”。从2005年开始,通钢开始了它注定疼痛的改制旅程,建龙集团自始至终扮演着主宰者的形象。据公开报道,建龙在尚未对通钢实现控股的时候,已经在通钢内部开始了干部大换血,数十名副处级及以上职员被裁撤。在通钢不景气时,通钢普通员工的工资大幅下滑,供暖没有保障,而建龙派驻的干部却拿着高额薪酬,有的高管“年薪高达400多万”。2008年,钢铁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建龙集团趁机向吉林国资委开出价码,要求控股通钢,否则就退出,双方一度达成分手意向。但是今年钢铁企业出现好转迹象之后,又传出了建龙要控股通钢的消息。建龙集团在通钢人的眼中,就是一个逐利的、出尔反尔的、对普通职工毫无体恤的负面形象。在冲突中,这个负面形象几乎就由陈国君完全扛了起来。

  但愤怒并不必然导致命案的发生。通钢事件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激烈,与重组消息的“突然袭击”不无关系。资料显示,在吉林国资委于7月22日宣布建龙集团控股的方案时,通钢上下似乎全不知情,以至于通钢原董事长和几名副总当场宣布辞职。连董事长都没有思想准备,普通职工的信息匮乏情形更可想而知。这场绕开了通钢人的通钢重组游戏,就这样铸成了它的致命硬伤。

  200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通知,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和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非国有的企业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需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但从通钢改制的经过来看,这个至关重要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体现。通钢职工不仅没有审议过新的重组方案,甚至事先没有听说过。很难想象吉林国资委不了解国务院国资委这个指导性的文件,很难想象他们不理解中央一再强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人们只能想象,通钢神秘重组的背后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正是这样的秘而不宣导致了通钢职工的“不明真相”,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真相。同样,正是企业改制对职工权益的严重漠视,导致了通钢职工的激烈对抗。我们不能说,陈国君是死于企业重组的程序错误,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必然联系。如果陈国君能够预料到这个可怕的结局,他一定会站在通钢职工一边,坚决反对以霸王硬上弓的方式推行控股方案。

  吉林通钢事件的教训非常深刻,但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听到改制推动者的反思声音,这样的“缺席”令人十分不安。如果人们不能了解通钢仓促重组的博弈过程与决策经过,也不清楚省略职工审议环节的原因何在,对这一悲剧性事件的审视就不可能得出有益的结论。

  

(责任编辑:钟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