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揭开"温州炒房团"真相:是真购房还是真被利用?

2009年08月04日18:0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上海《青年报》 作者:施剑平

  房价冲上高峰,与温州人的置业偏好和购买力密切相关?笔者专程走访了温州,通过其业内人士和当事人的话语,解读出一个相对理性的现实:炒房团属于“草根”经济的一种转型,甚至成为了这种转型的符号,这种符号也衍生出一系列的相关利益。

尽管由于抬高房价而名声不那么好听,但是“温州炒房团”在特定的圈子里甚至是一个品牌,代表着购买力和豪气,这也成为可被利用的一环。

  当很多楼盘打出“欢迎温州购房团”的横幅时,不仅仅是在向外地潜在的业主问候,更像是在提醒本地人:“要出手就抓紧时间!”而温州业内人士告诉我们,这样看似热闹的购房团,成交率恐怕只有5%。

  本版撰稿(除署名外)特派记者 陈敏 温州报道

  温州房产投资者 杨德胜

  “上海的房子真是保值,还能增值”

  “现在的房产生意不好做,当然,其他生意更不好做。”杨德胜3月份刚刚在上海买了一套学区房,他只肯说是在长宁区,再具体到哪所学校的学区他已经不肯透露了。杨德胜自称是做“小生意的”。

  “过年前,收到一笔货款。我就在想,是买房子还是继续扩大生产。但是后来觉得,现在的出口生意不好做,欧元的汇率也走向不定,所以还是决定买房子。”杨德胜在上海本来就有一套房子,那是2003年买进的,在卢湾区,显然现在的市价已经翻了几番,不过他并没有把它卖掉的意愿,“这套房子我以后是要自己住的,干吗卖掉?”他通过在上海的一位朋友代理,以每个月5000元的价格出租,在抵消了每月的房贷之后,居然还有近2000块钱的盈余。这个局面让他很得意,也有点小遗憾,“当初没有多吃进几套……”

  温州人一般大多会选择新开盘的楼房,甚至是期房,挑选二手房就需要房产具有一定的增值点。在征询了他的那位上海朋友之后,他决定投资学区房,在长宁区的中内环之间挑中了他的这套。“那个房子有个十来年了,不过环境还可以,不算很旧。因为是学区房,价格比周边的二手房高上三四千元。”他一买进这套房子,甚至没有想过装修,等到手续都办妥,马上就委托出租,果然很有市场。“现在,这套房子已经升值了至少30%。”他感叹,“上海的房子还真的是保值,还能增值。”

  一位房产中介介绍,今年开始,由于生意不好做,很多企业互相做担保抵押,拿厂房的地产证去贷款投资房产。“你一旦身边闲下来一笔钱不作投资,就会觉得亏。因为现钱跑不过CPI的话,你的钱就是在贬值。温州人时刻想着把钱变成资本,造成滚雪球效应。”比如有人拿100万人民币买一套房,那么他肯定会用银行贷款,然后这套房子做抵押,拿出70万再去买别的房产……最后所有的房子都出租,他每个月需要还贷的钱不见得会很多,唯一的担心就是利息上涨。

  温州房地产媒体记者 王萍

  “温州人是上海地产商请去的”

  据21世纪不动产一位高管透露,仅在4月份,浙江人买走了浦东二手房成交总量的30%,其中温州人占到80%。该公司统计数字显示,4月份浦东二手房成交接近60亿元,其中温州人现金交易的金额就高达4亿元。其中,大多数的贷款额达到70%。如此大的资金动向,温州本地的银行也愿意分一杯羹,但也缩小服务范围,有意识地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

  人民东路,在温州本地人看来更愿意称呼为“手机一条街”,事实上,在人民东路和飞霞南路的交汇处,分布着诸多的银行机构,是温州市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中国工商银行温州分行营业部就在两条主干道相交的立交天桥边,电子信息栏不断地发布者信息,只是在这个夏日很少能够留住路人匆匆的脚步。当电子屏幕一转,很容易看到几个字:上海房产贷款全程服务……

  “我们只针对持有温州户口的客户进行该业务。”一家理财工作室的咨询小姐客气地表示,这是最近才推出的业务,但是对于业务的受理量不愿多说。“对于我们放贷的房产,肯定是需要评估的。首先,房子是要在中心城区,松江这样的郊区不在我们的业务范围内;此外,就是面积要在80平方米以上,总价需要在100万以上,我们将根据我们评估的总额的六成来放贷,而一般来说,评估价会比成交价低,所以客户保底需要准备好至少总价一半的首付。”对于更加具体的内容,这位咨询小姐不再愿意多谈。

  “银行推出的这种服务,它归结为理财,看得出对于这种异地放贷也很谨慎,门槛不低。如果是做这个理财工作室的老客户,当然风险不大,都是些优质客户。”王萍是温州本地的房地产记者,她入行已经有8年,而且并不仅仅是那种房地产广告的业务员。她说,“炒房团”在温州是一个确实存在但是不能公开在媒体讨论的议题,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一般人都不肯对此说什么。“因为你回去写的东西,很有可能会断了谁的财路。”

  “去年年底最厉害的时候,我们的房地产广告中9成是外地的,其中又以上海、杭州的居多。”她说,从这角度来看,是上海(地产商)请温州人去救市的。

  炒房团的品牌效应

  有人组团炒房,有人组团忽悠

  温州的媒体从2001年开始,组织本地的“太太团”、“老板团”前往上海看房子。“那个时候我们本地的房价2000多,徐家汇的也就4000多。”当时的那几批,基本上都是一家最多一套,或者商铺或者住宅,自己用,因为喜欢上海。随后,民间开始自发组织看房团前往上海,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慢慢地投资的就多了,几户人家一起买断一层楼或者一排楼,这并不稀奇,温州人的确有这样的购买力。”王萍说,当温州购买力开始受到关注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被利用的时候。“有的楼盘不知名,或者有点偏远,他们需要吆喝,这就把温州人推上去做主角了。今年年初就有那么一个,来找我们媒体,希望我们组织一些人去看房,费用全部他们来出。”这样的组团,成功率往往很低,但是当温州人抵达该楼盘的时候,会发现上海本地的媒体已经开始把镁光灯对着他们,诸如“温州人风卷残云”这样的标题很快就会出现在报端,而当中还夹杂着一些莫须有的专访。

  “现在就算组团前往,真正的成交率不会很高,我统计下来,也就5%左右。”王萍替本地人有些委屈地说,这个5%往往被放大到500%的效应。如果说,每次房价上抬就是温州人在当中起作用,这未免太抬举我们了。”她觉得,大部分在外地买房子的温州人还是比较低调的,就像这城市一样很少,很少透过外观炫耀它的财富。“最近我发现,有些台州、丽水的人买房子,他们就自称来自温州,反正对于你们上海来说,都是来自浙南的,话也听都不懂。”她分析,外人之所以这么称,一方面期待着房产商可以打些折扣,另一方面给自己壮壮声势。“温州人在很多房产商眼中都是优质客户,给这些外地的业主略微打点折头,也是为了表现诚意,并且为今后的生意放长线。此外,温州人的信用也是可以的,所以外地人也都乐意借用这块招牌。”

  

  记者观察

  拦,是拦不住的

  温州这座城市和温州人看上去属于一种奇怪的组合,第一次抵达温州的外地人,会为这座城市的发展程度感到惊讶。人民东路是温州鹿城区的中心地带,在那些看似光鲜的高楼背后的20米,往往都是一些房龄超过20年甚至30年的老房子。从人民东路穿过中山公园可以到公园路,二十几层温州日报报业大楼是公园路上最高的建筑,而边上甚至围绕着一些平房、“貌似”的危房,给人的感觉“脏、乱、差”。

  慢着,看:逼仄的小弄堂里,一部奔驰SLK跑车和人力三轮并行,这个镜头会让初到温州的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慢慢地,这样的场面越来越多,随着宝马MINI、甲壳虫等等都开始在小马路上和自行车、三轮车并行的时候,你就会慢慢习惯。随后,你逐渐会得出结论,这座看似低调的城市,果然在每个不经意的细节中都能和巨大的财富擦肩而过。

  富民、穷城市,这是这座浙南小城的简单评语,也正因为如此,矛盾随之而来。

  “温州人有一定的离心现象。”房产中介蔡华说。在温州,“购买外地房产”并不是一个公开的话题,当地政府试图作积极的努力以改变“温州炒房团”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收效甚微。至少在温州本地的媒体上,一般见不到这样的报道或者讨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种离心力确实有,而且趋势很明显。”没有官方的数据,只有如此民间中介的一个小的抽样统计,温州市鹿城区为了“子女就学”或者“养老”而在外地置业的可以达到三成之多(而这还是只是保守估计),其中上海是他们的少数首选之一。

  与离心倾向相对,“温州人也有这么一种习性,就是比较抱团,你看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温州商会。就老百姓来说,也是这样的,希望亲戚、朋友都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种效应。你买了上海的房子,我们关系好,那么我也会去考虑买。”

  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温州这座城市尽管建立很早,但是交通不畅导致了历史上和外界的交流不顺利,温州话也成为了全国最难懂的方言。当金(金华)温(温州)铁路、甬(宁波)台(台州)温(温州)高速公路以及永强机场建成之后,温州和外界交流的渴望急剧爆发,就像那部力图从小弄堂改道高速公路的奔驰跑车一样,找到匹配自身财富的一个高度。“杭州湾跨海大桥让上海和温州的距离又一次拉进了,现在私家车的单程只需要5个多小时。”蔡华说,“以往,我们到上海,需要从杭州绕道,现在高速公路到了宁波那儿就相当于形成一个岔道。杭州还是上海?各自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应该说,上海的距离拉近,去上海买房子的人应该会更多了。”“温州人对上海这座大城市有点仰视的,很多人以住在上海而自豪。我觉得,这是一种心结,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化解。”张硕说,“温州人到上海”是一种渐进的趋势,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他笑着说:“所以,拦,是拦不住的。”

  百姓心态

  子女教育+养老首选上海

  在这个夏天,胡珍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因为在全国性的理科竞赛中获得奖项,她的儿子被当地最好的温州一中特别录取。

  胡珍是一家事业单位某个部门的主管,她的丈夫是具有一定级别的“公务人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这个地方“人人经商”,事实上,像胡珍这样看上去不涉生意的家庭也是比比皆是。不过不能否认的是,他们同样具有灵巧的头脑。

  “我儿子的目标是考上复旦大学。”由于儿子的成绩向来很好,对于他的这个目标,胡珍早就做出了相应的准备。2年前,在上海马戏成以北靠近汶水路的地方,她就买下了一套住宅做好准备。“那儿有1号线延长线,还有中环线,距离复旦大学也不是很远。”对于上海新宅那一带的地形图,她早就如数家珍。事实上,她也仅仅去过两三次。

  在最近两年中,她的房产稳步升值,即使现在到达一个更高点,胡珍从来没有卖房子的想法。“这是留给儿子读书用的。”而她自己更偏好浦东,有意考虑接下来在浦东置业养老。

  李新新递过来他的名片,这个28岁的年轻人已经是温州一家专业钢琴艺术培训中心的校长。他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中,只是最近有一件事情让他感觉有点小不爽。他的一个发小在一周前提醒他去看在位于上海的“绿地”楼盘,他犹豫了两三天,结果被告知“已经抢购一空”。

  “最近几个月,这样的情况已经听到不少。”这并不是李新新在上海的第一次置业。2003年,在他一个亲戚的推荐下,他买到了长宁区凯旋路上的一套房子。“其实我自己基本上不经手,那么时候我正忙着我的钢琴培训中心。”李新新说,买房的主意来他的父母,款项也来自他的父母,只是房产证上是他的名字。在上海的那位亲戚帮他打理一切,包括后来出租,用租金来还贷款,2006年光景好的时候出手卖掉,能够从他那儿得到的数据是——“每平方大概升了3000多块吧!”

  李新新否认自己在炒房,“因为周边的人都在这么做,就像大家投资股票基金一样”。不仅仅是他,大多数温州人都觉得,在上海买房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温州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最新动向

  开始“出货”,瞄准二线城市

  根据对温州一购房团的了解,他们现在卖出房子的数量比买入的多。

  黄冬升已经有十几年的炒房经历了,面对最近房价的快速上涨,他却选择了卖出房子。“去年年底我们组织几个团在外面周边城市购入的比较多,像现在利润空间在15%到20%之间了,我们这个团队的一部分人我劝他卖掉,最近就是放手的多。”黄冬升介绍说,温州购房团买进做多一直是主要方向,但是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他们明白,房价不可能永远走上升通道,所以他们的投资策略也从以前的出手快、规模大、炒长线转变成出手谨慎、组团少、打短线,购房团的规模也从原来多达100多人,变成了几个人十几个人。

  对于前一阶段一些媒体报道的温州炒房团又大批入市买楼的消息,黄冬升表示,虽然温州投资客依旧把房地产当作重要投资渠道,但其中一些很可能是开发商借温州炒房团的消息炒高楼价的手段。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购房团成员都认为,对快速上涨的房价不看好。温州房产投资者邱先生表示:”目前可能国家资金收紧,收紧肯定价格会稳住,但一些好的房源价格还是会涨,不好的收紧以后可能会跌。”

  黄东升还透露,他周围的投资客现在都认为北京、上海的房价太高,而把目光投向了二线城市。“北京的房子我们最近有几个团也出去买过,但没有像前几年那么大手地买,上海就是说最近的楼盘价格比较高,主要现在我们出现在二线城市,比如说重庆也是一个方面,比如说江苏、南昌、深圳这块也在涨。好像发展空间大一点的然后出租率高一点的,升值的空间好一点。”

  专家认为,而温州购房团的资金一旦大量涌入二线城市,可能将对这些城市造成新的房价上涨的压力。

  据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文中涉及姓名,均为化名)

  炒房真相

  【读者心声】

  看了你们昨天的报道,太有感慨了。我今年33岁,买个备用婚房,刚搞定。现在的人都疯了:买房的人都很急,都是不惜一切代价买;卖的人心态都很差,加个5万块都觉得卖亏了。

  我是先卖掉了浦东世博这边的老房子。卖的时候,我参照市场给了个定价,结果看的人太多,于是不断“跳价”,还是照样抢着买。等轮到自己买的时候,遇到的房东跟我心态全一样——我之前看中一套两百多万的,回家商量一下,结果就给我加了5万,我火大死了。

  我原来的看房方针是,打算看一个地区的房子了,就把该地区的中介全部托一圈,然后每天都能接到四五十个中介电话——现在好房子不多,每次一听到合适的,马上就开车赶过去,每次都是抢,因为很多人看,看中了现场就付定金,根本都不容你谈价钱。

  后来看得多了,经验也多了,知道很多中介都在买卖双方这边搞鬼,就看谁能接受,他好利益最大化,弄得双方都误会对方没诚意。我现在在万里大华这边买的房子,是看满意了之后,跟中介说不合适,随后就直接上楼敲房东门,谈好之后才委托中介跑手续。这样,不怕他们搞鬼,手续费还降下来了。

  ——读者魏先生

  我也是所谓的“刚需”群体的一员,陈小姐买房时遇到的问题现在太普遍了。我决定等等看了。

  ——顾先生

  不久前卖了大华的一套房,确实赚了一笔。不过老实说,如果我也临时“跳价”,再多赚个一万、两万也没问题。

  ——李先生

  年初在北新泾买了套房子,现在后悔没买套面积大点的,这次房价暴涨,实在是没看懂。

  ——胡小姐(记者陈宏整理)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