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海日报》引述上海市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的话说,海外公司可将于明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这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长远规划之一。
这是官方人士首次就上海市场国际板正式推出的时间作出表态。
国际板先行
“国际板”具备先于红筹回归启动的可能性。金融行业律师表示,红筹回归与境外公司在A股上市并不存在必然联系。除中国移动、中海油等采取特批方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外,大多数红筹公司规模较小,而且上市时可能并没有直接获得外管局、商务部或者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首肯,目前要回归A股,会遇到一些政策障碍。
此前,市场消息称,汇丰控股已经聘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A股上市的顾问。而据外媒引用知情人士的话称,汇丰拟在A股市场上筹资超过50亿美元。汇丰似乎在争取成为第一家在中国上市的外资企业。
同时,上述消息人士称,红筹股也将回归A股市场,并指出中国移动或许将是第一支回归A股的红筹股。而将来在国家板上市的公司,以及回归的红筹股公司市值至少要在500亿元之上。
根据香港交易所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在香港主板共有92家红筹公司,市值总额3.48万亿港元,香港创业板有四家红筹公司,市值总额11.79亿港元。此前,虽然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多家红筹公司高管曾在不同场合提出回归A股的可能性,但尚无明确时间表。
相对的,上海市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却已经就国际版的启动时间表发出信号。
项目资本进一步开放
国际板的启动将有助于巩固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有一个足够深度和广度的资本市场。近年来包括纽约、伦敦、新加坡和香港的交易所都不遗馀力地在全球做市场推广,希望能够吸纳到最好的企业来上市。
目前中国市场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好企业。资本市场有了足够吸引力後,国际基金自然也都会来沪安家落户,给金融中心建设增添"人气"。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认为,外资企业选择到中国上市的主要因素包括—在中国上市的价格和市盈率偏高;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到中国上市是对在中国发展业务有一定兴趣,希望把募集的部分基金用在中国发展。
但国际板的难题就是国际板公司如要将募集资金拿到境外使用、该如何结算的问题。这和人民币国际化息息相关。
周春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之后,资本项目肯定是要开放,之前外国企业在中国上市的制度条件还不成熟,但现在主要路障已经纷纷被消除:比如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中国会计制度现在90%以上和国际差不多。
实际上,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取得成功并推广之后,接下来就将是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兑换和国际板的建设。原外管局局长胡晓炼此前曾在伦敦表示,正在考虑开放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兑换限制,让外国公司可以在中国上市和交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