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报道 2009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央行竞相增发货币,不断向经济体中释放流动性。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的抬头和财富的迅速缩水。近日,在“全球纸币信用危机与黄金未来角色”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和学者表示,目前的纸币信用体系先天存在缺陷,使得经济无法避免的发生周期性危机,全球货币体系需要重新建构。
纸币信用遭遇危机
空军少将、《超限战》作者乔良在研讨会上表示, 1971年8月15日美元和黄金脱钩,从而完成了货币历史上最大一次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全球也开始进入纸币信用时代。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严重的纸币信用危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也表示,1971年金本位制被废除,意味着“货币之船”缺少了“锚”,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国央行滥发货币现象的出现。他介绍说,从1971年到现在,全球货币增发了20倍左右,加上衍生品增发,增发的倍数将更为惊人。“这是因为在金本位时代,由于黄金在货币中的作用,各国央行的权利是受到制衡的,但在纸币信用时代,权利是不受制衡的。”
全球货币体系需重新建构
王湘穗认为,各国央行大量增发货币刺激经济的做法只是救急举措,没有治本,所以危机还在继续。如果要治本,就需要重新构建一个权力制衡的货币体系。他认为同政治体系相联系的多元货币体系应该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如果美元一币独大难以为继,全球不可兑换的纸币本位或将进入美元和欧元两币争雄,或者美元、欧元、人民币三币鼎立的局面。”乔良也较为认同相互制衡的多元货币体系。对于今年讨论较多的超主权货币,乔良并不看好,他说:“即使出现超主权货币,一定也是大国的游戏,势必引起更多混乱。”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赵昌会也认为,超主权货币很难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同样亚元也很难推进,没有前途,比较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性更大一些。但他表示,国际货币体系重构问题目前仍然不是全球大部分国家讨论的范围,包括美国在内。
中国最需要改变的是经济模式
上海源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分析师刘涛表示,期望回到金本位和商品本位没有可行性。现在探讨中国资产中美元资产比重是否太高还是次要问题,最需要改变的是中国的经济模式。
刘涛分析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劳累的国家,中国是全世界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最快的国家。中国用人民的辛劳和资源的浩劫换到的是迅速贬值的美元,对此,国家应该给予更多的考虑。
保住财富国家应增持黄金储备
近几个月资产价格出现反弹迹象,这被一部分乐观人士认为是走出金融危机的信号。对此,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黄金保卫中国——共和国新60年攻略》的作者张庭宾认为,美元的货币危机才刚刚开始,最严重的阶段还没有到来。
张庭宾表示:为避免中国经济被美元拖累,中国应大量增持黄金,同时增加石油、铜等资源的战略储备,不应该再购入美国国债和美国金融衍生品,而是抓住机会适时抛出。
个人可择机购入黄金
此外,对于个人而言,张庭宾认为5000美元以下的黄金都有投资价值,并且建议普通百姓将资产的10%配置成实物黄金以防范财富缩水。
黄金作为投资产品在过去的一年中其需求量有了爆发式的增长。“除了主权国家外,对个人消费者而言,黄金具有持久的保值能力,是一般资产所不可比拟的。” 世界黄金协会(WGC)大中国区总经理王立新与张庭宾同样看好黄金的保值能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黄金是防范不可兑现货币的有效武器。在又一轮高通胀前,保住财富,个人可择机购入黄金,穿上“黄金甲”。
赵昌会的看法稍有不同,他认为,基于黄金的特质,对于主权国家应该大量增加,多多益善。但是对于个人,不建议囤积。(搜狐财经/魏喆)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8。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