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法士特的“挖人”术

2009年08月07日17:1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作者:李转少

  一提到“挖人”,大家想到的就是到企业外部去“挖”。然而,换个角度会怎样呢?你有没有想过就从自己的员工“挖”起?或许,你现有员工的身上就具有巨大的潜能,如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将会形成强大的力量。

  白蓝色搭配的桌椅上,整齐地放置着贴有人名的杯子,桌椅周围有序地摆放着一盆盆花草,花盆边也都贴着不同的人名……如果不是旁边机床运转的工作声,你一定以为自己是走进某个别具一格的咖啡馆了。

  呵呵,这是法士特(全称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齿联三车间中间轴生产线休息间。从7月10日起,这个车间专门节省空间,特意开辟出了这个温馨的休息间。每个工人除了操作机床外,还要各自看管一盆花,花盆边贴的人名正是他(她)的名字。

  当然,开辟这个休息间的真正用意并不是为了培养工人的花草情调。据了解,这是法士特实践精益生产的示范点。这个车间每隔两个小时就休息15分钟,全部的机床都停止运转,同时播放音乐。工人们回到休息间,时而聆听音乐、闭目养神,时而边喝水边探讨业务,当然最常见的是几个人围坐一圈,总结工作经验、提出问题、寻求更优方案……

  据说,成果已经显现,本来一条生产线有8个工人操作,现在减少到4个工人,原来每天生产350件,现在却提高到了500件。“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这样做更能发挥员工的潜能,我们还会持续改进,精益求精,不断地创造更大的价值。”该车间相关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其实,这样的挖掘员工潜能的措施在法士特并不是第一次。一位知情人士坦言,法士特这些年来的飞速发展与其“挖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资料显示,法士特的前身陕西汽车齿轮总厂始建于1968年,当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三线”企业,主要为军用越野汽车配套生产变速器、取力器等零部件。1985年,陕齿被纳入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成为重汽集团的直属厂。那时陕齿为重汽集团内部企业的配套量占总产量的87.6%,没有自主的产品开发权、销售权,基本丧失了自主经营能力。

  1995年,李大开临危受命出任厂长,他决心改变长久以来老国企的陈旧作风。于是,他立即召开厂务会议,陕齿以往的经验教训、企业面临的内外形势及自身的优劣势被一一摆上了桌面。

  “当时问题非常多,资金缺乏、机器老化、人员紧缺,老国企的毛病一个都不少,该怎么解决?”经过充分考虑,李大开决定先从最重要的突破口入手,这其中就包括人员问题。他认为,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只要建立起坚强的团队,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于是,他在会议上坚定指出,“取消干部行政级别,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

  为了防止技术人员大批流失,李大开又决定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津贴制,一等、二等、三等的技术人员的月津贴分别为200、100和50块钱。李大开解释说,“一部分人的工资水平当时比我还高很多,但也有很多工程师我一分钱津贴也不给他们,我要让他们明白,企业想留住的人是真正有才能的人,要让那些精英骨干感受到企业对他的重视。”

  不过,当时国家给专家的政府津贴才100元,李大开再充分的理由也引来了二三十个员工的联名反对,甚至有一线工人也提出要津贴。李大开只好耐心说服员工,他强调企业发展很困难,而且人人都有津贴的话,又成吃大锅饭了。

  这样的坚持赢得了技术人员的尊重。据了解,在陕齿发展困难时期,竟然没有一个技术工人走掉。依靠这批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陕齿相继研制成功了一系列新型变速器产品。

  随后的几年,陕齿在市场开拓方面有了起色。但是,由于资金严重匮乏,却几乎将陕齿逼上了绝路。那时相关政府部门和银行都拒绝提供资金,很多企业都在无奈中苦苦地寻找着出路。当时的体制留给了陕齿两条路径:要么申请破产,要么“痛苦”改制,自谋生路。

  李大开当然不希望陕齿在他手中破产,他开始寻求合作伙伴。于是,在一批合资对象中他相中了湘火炬。除了能提供资金支持以外,李大开还看中了湘火炬的另一个优势,即湘火炬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拥有国企改制的成功经验,之前的湘火炬也是国企,经过改制之后才转为了民企。

  2001年9月,湘火炬与陕齿分别持股51%和49%,合资成立了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合资后,李大开果断地推动改制进程。据了解,当时李进行的一大重大改革措施是实行全员合同制。除了后勤等辅业外,进入合资公司的3000名员工无一例外地全部放弃了“国有”身份,与法士特签订了劳动合同,从厂长到职工一夜之间全部完成了身份的置换。“以前上班拿钱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上班不一定能拿钱,要创造价值才能拿到钱,拿到多少钱要看创造了多大的价值。”李大开如此强调。

  同时,法士特调整和精简组织结构,中层以上干部由183人精简为91人。(至今,法士特有8000多名员工,但中层以上干部只有99人。)另外,法士特改革员工收入分配办法,多劳多得,实行计件工资等制度。

  这样的机制大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伴随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年来的井喷式发展,法士特坚持自主创新,奋力拼搏,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5.05亿元,出口创汇3301亿美元,各项经营指标均排名全国齿轮行业第一位。

  德隆的倒台,使2004年法士特的“东家”变成潍柴动力。2005年12月,作为法士特的第二大股东,陕齿母厂整体改制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年,法士特已形成年产重型变速器36万台,齿轮1500万只,汽车锻件8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小巨人。

  2006年,是法士特的“自主创新年”。为了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法士特举行了“万人千元”活动。“万人”即全体职工。法士特认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不只是大家日常理解的技术部门和研发科研人员,而应该是全体职工群众。“千元”即自主创新的成果价值。具体含义指:自主创新成果价值不分大小,只要是好的、合理的、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好点子、好办法、小发明、小改造,全体职工都应该动手去做;以小出新,以小出巧,以小见大;从企业发展全局着眼,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从岗位身边小事做起,以百元、千元效益为目标,通过全体职工万众一心、共同努力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做好。

  据了解,“万人千元”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2007两年“万人千元”活动共收集到职工自主创新项目511项,在推动企业技术革新、生产改造、节能降耗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直到今年,这项活动仍在持续。法士特已决定将“万人千元”活动作为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一种文化,持久深入开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法士特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李大开的话来说,他希望法士特能融合国企和民企的优点,即国企的优点是管理规范、有很深的技术沉淀、凝聚力强,民企的优点是机制灵活、资金强、包袱小。

  如今的法士特已经成为了年销售额超65亿元的大企业,但李大开却不想放慢脚步。2008年起,他郑重其事地提出“重新创业”,他希望经过全员努力,将法士特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著名公司,不仅在重型汽车,还包括中轻卡、客车、轿车等汽车领域,不仅在变速器,还要涉及所有的传动产业链,确保国内领先、争创世界一流。

  当然,李大开的最大底气依旧是人才。“人才,我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人才!在如今的现代企业里,人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有了人,有了一大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就能创造奇迹!2009年我们的产销将再创新高;我们为什么能有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就是不断学习,认真做人。只有做人成功了,事业才有成功的可能。”李大开如是说。■

  

(责任编辑:黄珂)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