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谨防“臭豆腐”变“香饽饽” 管理层遏制炒作垃圾股

2009年08月11日11:1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市场狂炒垃圾股的现象可能得告一段落了。据接近管理层高层人士透露,为遏制市场炒作垃圾股之风,管理层将停止审批上市公司的重组。

  今年以来,不少垃圾股,纷纷从昔日的“臭豆腐”摇身一变为今天的“香饽饽”。
2009年以来,ST股和亏损股,无疑成了A股市场最大的“金矿”。市场对垃圾股的烈火烹油的炒作,以及垃圾股的鸡犬升天,已经到了触目惊心、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截至8月11日,A股市场上未停牌的股票加权平均价为11.23元,未停牌的ST股票加权平均价为6.70元。目前最低的A股是ST生物,价格是3.91元,而5元以下的股票只有13只。

  有数据表明,市场炒作垃圾股,受伤害的最终都是中小投资者。在5月26日深交所举办的“中小企业板五周年回顾和展望座谈会”上,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强调指出:“主板市场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对"壳资源"的炒作和"垃圾股"的追捧中,中小投资者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为此,创业板在制度设计中引入了直接退市机制,希望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陈东征特别提醒道:“2007年底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发布过一组数据,就是从1991到2007年,上市首日追高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的投资者,发生亏损的概率在50%以上。”

  市场资深人士王永明称,垃圾股的鸡犬升天,在成就一批投机炒家暴富梦想的同时,也在制造A股市场上最大的结构性泡沫,并使证券市场功能异化和产生“劣币逐良币”现象。

  王永明表示,垃圾股的炒作伤害了市场的根基。上市公司业绩是证券市场的根基和主线。一个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应当是绩优股受追捧,垃圾股乏人问津的两极分化的市场;是既有百元股不断诞生,也有几毛钱“仙股”不断问世的不断走向成熟的市场。市场资金如果热衷炒作垃圾股,股价的涨跌如果是资金说了算而不是业绩说了算,市场如果投机之风盛行、价值投资理念式微,那么,只能说明证券市场的根基出了问题。

  西部证券的分析师张勇表示,垃圾股的炒作伤害了以价值投资为标杆的投资者的信心。一轮长牛的演绎,离不开以价值投资为标杆的主流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反复张扬,也离不开投资者长线投资的信心支持。投机资金对垃圾股的疯狂炒作,对题材的崇拜,不仅用暴富神话摧垮着长线投资者的信心,也用垃圾股飞涨动摇着整个市场价值投资的理念。一些垃圾股连续涨停,其走势的疯狂,不仅让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这类大盘蓝筹股的慢牛走势黯然失色,更让市场滋生了一种急功近利、快速求富的暴利心态。这种暴利心态滋生蔓延的结果,就是对大盘的非理性炒作,就是博傻之风的盛行。

  大连恒基投顾的分析师徐鹏在分析管理层相关新政对市场影响时指出,垃圾股一飞冲天,带给市场的并不是福音。怎么涨上来,怎么跌回去,这是垃圾股股价运行的基本规律。这样的规律带给投资者的,或许有追涨之后短暂财富增长的喜悦,但更多的将是一场噩梦。所以投资者对垃圾股应保持清醒的认识。

  非市场因素令“垃圾”发光?

  对于垃圾投资者的得逞更大的可能是非市场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非市场因素很大一块就是市场监管部门对公司上市条件理论上的严格要求和退市途径的不畅通,这都造成中国上市公司有一块巨大的无形资产并没有写入资产负债表里,这就是上市地位。所以,特别是对于连年亏损的公司,投资者就希望有更优秀的公司购买垃圾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或重组垃圾公司,这样投资者就能以一个坏公司的价格购买到一家好公司,如果抱此种投资观念的投资者一多就会形成“上市地位溢价”,而这种溢价也就造成了ST股票的价格相对并不低,走势也不坏。但由于上市地位的资产价值和溢价都没法估算,所以很多投资专家对于垃圾战胜市场的情况都假装看不见。

  什么样的垃圾可以捡?

  如果剔除非市场因素,这种垃圾投资的效果会好吗?首先我们还是以巴菲特为例,因为在资本市场上捡垃圾就是他早期的投资策略。早期他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桑伯恩地图公司,当时这家公司的业务已经在不可逆转地萎缩,但是在公司的账户上还有每股65美元的证券,而当时它的每股市场价格只有45美元,巴菲特希望以45美元买进这家公司,然后把公司的证券业务剥离出去并且进行清算—按美国当时的法律可免除所得税—但桑伯恩有个昏聩的董事会,董事们开会就是没完没了的抽雪茄聊天,聊天抽雪茄,而雪茄都是用上市公司的钱购买的,作为大股东的巴菲特看到别人在免费抽他控股公司的雪茄心痛不已,这让他每次董事会后都要看看随身带的孩子的照片,这样血压才能降下去。不过最终董事会还是向巴菲特屈服了,他们同意了巴菲特的设想,巴菲特于是从中赚了一大笔。

  当然,巴菲特也有失败的例子,比如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的收购,巴菲特和他指派的管理层就被当地人赶了出去,而以后作为巴菲特大本营的控股公司伯克希尔?哈斯维也是个失败的例子,因为虽然收购时它的价格便宜,但这个制衣公司的业务还是不断萎缩,巴菲特对它的评价是“一匹能数到十的马是匹了不起的马,却不是了不起的数学家。”—如果按这个话来推论,通用汽车大概能算得上是能数到25的马,但是也不是数学家—虽然有得有失,总体来说巴菲特的“垃圾”投资的收益相当不错,他和他的合伙公司在1960年代初的年化收益率达到61%。

  后来巴菲特放弃了原来的投资风格,主要原因是他受到飞利浦?费雪的理论和芒格的影响,而且在1970年代他所需要的“垃圾”已经太少了。

  除了巴菲特,我们还可以看看彼得?林奇对克莱斯勒的投资。在1982年,美国的经济看上去也像现在一样糟糕,它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联邦基金利率都达到了两位数,而当时的第三大汽车公司被认为接近破产。彼得?林奇发现,克莱斯勒账上还有10亿美元的现金,这是公司出售坦克部门给通用电气获得的收入,这笔钱足够克莱斯勒养活自己两年以上。林奇认为1982年的美国已处于经济复苏的边缘,一旦恢复景气,美国人必将大量购买汽车。凭着这种分析,克莱斯勒很快成了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的重仓股,股票仓位占到整个基金的5%,在后来两年中,克莱斯勒让林奇赚到1亿美元。

  不管是巴菲特的桑伯恩还是林奇的克莱斯勒,他们的垃圾投资都是建立在对公司的透彻了解上的,这些“垃圾”并非真正的“垃圾”,有些只不过是看上去有些糟,实际上很有价值,骗过了一般投资者的眼睛而已。而真正的垃圾公司也许麻雀变凤凰的几率也并不高。

  什么样的垃圾无力回天?

  有些垃圾公司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它垃圾的原因是由内部的管理人或者控制人决定的,那这就应该特别值得投资者小心。比如,1987年的所罗门兄弟公司,为了躲避掠夺者Relvon董事长皮尔曼的恶意收购,所罗门董事长古特弗罗因德找到巴菲特来做“白马骑士”,当时所罗门看上去还不错,巴菲特很喜欢古特弗罗因德,所以双方成交。但是在所罗门内部控制局面的却是约翰?梅里韦瑟,他的年薪据说当时已经达到8900万美元,而同时的董事长古特弗罗因德的年薪只有35万美元。而这个喜欢玩说谎者扑克游戏的强人,主谋了1991年所罗门兄弟的国库券丑闻,使公司陷入破产边缘。

  后来梅里韦瑟离开所罗门,又组成一个团队,这就是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长期资本管理的最低投资额是1000万美元,由于团队卓越的号召力及人脉,它迅速募集到30亿的资金,公司头三年的报酬率很出色。而在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宣布不履行国际债券,长期资本管理的数学模型严重失灵,该基金的全球投资额度高达1.25万亿美元,非常接近美国政府的年度预算规模,造成全球金融系统崩溃。

  所以,看到了吧,没谱的人永远没谱,你不要期望他偶尔会改变,那些大人物也是如此。

(责任编辑:钟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