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透视全球供应链与地区供应链之变

2009年08月12日10:3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端宏斌

  一项将影响全球经济的改变正在悄悄进行。一些企业高管及分析师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和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引发了一个重大转变:制造商正逐渐放弃全球供应链,而转向区域供应链。

  英国《金融时报》揭示的趋势显示,不少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考虑在更接近本国的地区制造零部件,这意味着这些企业的美欧业务更有可能选择墨西哥和东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选择中国。

飞利浦首席执行官柯慈雷表示:“如果未来能源更加昂贵,供应量也不那么充足,就会产生更多的区域供应链。”

  这里的关键在于,能源价格在长期来看将持续上涨,而能源价格的上涨势必导致交通运输成本的高昂,使得将工厂放在中国看上去并不那么经济。

  一些供应链专家对此表示赞同。安永供应链部门的研究认为,一家制造企业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个人或团体直接或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中70%来源于运输及供应链中。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安永表示,迫使许多企业考虑彻底重组供应链的,不仅仅是可能出台的监管措施,经济衰退也是原因之一。未来可能会出现规模更小、更加地区化的供应链。

  今年年底将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峰会,届时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出台更多严厉的监管措施,企业必须提前找到在可持续基础上发展的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重新“审视全球物流及运输格局”。

  但笔者以为,全球比较优势是一个综合结果,不是单一某项要素的比较,它涉及劳动力价格、产业配套、技术能力、政府政策、技术人才、国内市场规模,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还包括基础设施条件等。与东欧、拉美甚至东南亚等地相比,中国目前仍然保持着综合优势,其他国家很难在短期内、在如此大规模上来替代中国。

  虽然低碳经济将是未来各国和各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低碳生活的支付意愿,也是发达国家较高。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达国家的低碳偏好,可能都会通过“中国生产,欧美消费”的模式来满足。良好的意愿是一方面,口袋里的钱又是另一方面,即使是发达国家本地的碳排放,也可以通过全球范围的碳交易方式来达到减排目的。

  在我们看来,在成本因素和产业配套因素未发生显著变化时,跨国公司不会轻易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因为它们好不容易才建立了现在的产业链格局。而且,目前还出现了一些相反的证据: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如汽车、半导体之类的外资产业反而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因为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长是不能忽视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全球产业体系是全球化之下产业链分工的长期结果,它实际上是全球比较优势之下的资源配置。它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随着能源价格的逐渐走高和环保政策的日渐强化,确实会有一些企业调整供应链,但全球供应链的基本格局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显著改变。

  (作者系安邦咨询分析师)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