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通过消费信贷新政扩大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短期内可能不会特别显著。不过,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启动,可以预期政府或将推出更多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取向的政策
□左小蕾
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不包括房地产和汽车在内的个人消费贷款,境内外金融机构均可投资。
笔者认为,消费信贷是政府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步骤。不过从试点到推广,再到真正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我们的预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不是今年甚至也不是明年能够实现的。但是从消费信贷试点的启动,可以预期更多政府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取向的刺激经济政策推出,当前宜仔细分析这些政策影响的领域和政策可能带来的效果,把握投资机会。
推动金融对内开放
我国此前虽然已经有信用卡和房贷车贷之类的消费信贷服务,但通过消费信贷金融公司提供消费信贷金融服务还是一个新事物,具有特殊意义。
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是金融行业对内开放的一个举动,是金融行业继小额金融信贷公司以后的再次对民间资本开门。消费金融公司由民间资本注册成立,虽然只贷不存,但也像小额金融信贷公司一样,在基本国有和国有控股的金融领域内给了民间资本一个发展空间。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有利于推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对于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来说,可以得到更有效更优质的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外国资本也可以投资消费金融公司,这既是对内开放,也是对外开放。
金融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对于应对危机保增长有积极的意义。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3亿人民币,直接拉动民间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如果试点成功并迅速扩大,意味着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其总资产规模将得到扩大。一般来说,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不会产能过剩,那么金融业总资产规模的增加意味着金融业整体产能的扩大,将直接从总量上增加经济规模而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消费信贷填补了过去金融行业服务的空白。新领域的开拓、信贷对空白领域的覆盖,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规模,产生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增量贡献,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短期内效果不会特别显著
启动消费信贷有助于增加居民当期消费的能力,分散居民消费支出的支付压力,调动居民更大的消费意愿,有利于推动消费增长。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通过消费信贷推动消费增长拉动经济的效果,短期内可能不会特别显著。
第一个因素是保守的消费文化。消费信贷是一种透支消费的行为,即现在花将来的钱。而传统的中国消费文化讲究“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习惯“负债消费”。针对住房和汽车之外的日用家常消费的借贷消费方式,人们更愿意以与当期收入相匹配的支付能力来消费,而不会选择透支消费。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要使他们选择超前于支付能力的消费行为,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过程。所以,短期内消费信贷对一般消费行为的影响应该比较有限。
第二个因素是缺乏持久收入增长的预期。消费信贷是借钱消费行为,而借钱将来是要还的,所以透支消费行为文化有一个重要前提,即要有收入持久增长的预期。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稳定的就业预期、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也就是说,消费信贷文化是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哪怕是危机结束以后,一般消费主体的工资收入偏低、增长较慢,收入不稳定的群体较大,将来还贷能力不确定,这些方面的情况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改善。从长期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机制的改善,消费文化是可以被改变的,短期的影响则有待观察。
信用观念薄弱增加风险
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消费信贷试点的目标群体可能是年轻一代。不过,年轻一代容易接受新观念,也容易过度超前,特别是其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从理论上来说,年轻群体收入持久增长的预期比较确定,消费的支付能力是逐渐增大的。但是实际上,现在年轻不等同于将来支付能力就强,对年轻群体透支消费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有太大的盲目性,年轻群体收入平均增长水平也不能抱有脱离现在发展阶段的过高预期。
近期有报道称,银行信用卡透支消费违约规模巨大,违约案例大多发生在年轻消费者身上。因此,应当注意在现阶段,消费信贷试点最可能成功的目标是年轻消费群体,但最大的风险也会来自这个群体。
消费信贷与信用卡一样,属于信用产品。信用产品要注意信用风险。特别是因为消费信贷公司是民间资本,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有比银行信用卡更严格的风险控制,否则坏账增加就直接吞噬注册资本金。如果不能注入新的资本贴补资本金的不足,将直接威胁信贷公司的生存。消费信贷公司如何在风险防范与规模扩张之间找平衡,也是试点成功的关键。(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