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在就水价问题在部分城市调研。消息人士称,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是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影响,以及外资与这一轮水价上涨的关系等。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中国水务市场。
在这一轮水价上涨的潮流中,外资成了众矢之的。外资操纵论,外资推手论,跨国水务巨头准备水淹中国……各种论调次第登场。一场声势浩大的涨价狂潮,到最后演变为一场矛头对外的反击外资战,不免让人错愕。
外资当然不是慈善家,在商言商,当初他们以高溢价的方式竞购中国水务资产——— 比如,前年8月,扬州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招标,转让49%的净资产,中法水务以8.95亿元的投标独占鳌头,报价为资产价值的 5倍左右——— 确实,外资竞购中国水务资产期望日后抢得先机赚个盆满钵溢。但如果把此次涨价的黑锅一股脑扔给外资,则有推卸责任之嫌。
首先,外资并未垄断中国水务市场。说是外资垄断了中国水务市场,这有些夸张。正如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从外资企业签约项目的处理能力来说,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总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务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
其次,外资有足够大的能量操纵水价上涨吗?无论是洛阳的水价听证会还是兰州的水价听证会,都出现了“被代表”现象,即在民意汹汹中,绝大多数听证代表都支持水价上涨,前者18名听证代表中仅有一名反对水价上涨,后者14名听证代表中只有两位反对水价上涨。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权力介入,认为外资如此长袖善舞,实在高估了外资的能量。
最后,外资进入的水务市场并非都涨价,外资没介入的水务市场反倒有涨价。以天津为例,其水价之高在全国名列前位。10多年时间,居民用水价格先后上调了8次。但业内人士称,外资威立雅2008年才开始做自来水,市场占有率也不大,涨8次价的天津市供水企业跟威立雅应该没有关系。而且,“北京、西安、沈阳、南京等城市的水务公司都没有外资背景,这些城市水价都在涨。很明显,涨价不是外资引起的。”
实际上,反思此次水价上涨的最好切入口应该是,谁导致了今日这种局面?当初,面对外资的高溢价,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心花怒放,一是甩掉了包袱,二是增加了财政收益,三是引进外资,打造了政绩工程。但是,有些“包袱”是不能甩下的,公共产品一定是不能过度市场化的。该政府担负的责任,政府一定要担负起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