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持有次级债本来被银行视为补充资本充足率的“灵丹妙药”,然而银监会的一纸新规让银行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一方面需要千方百计寻找其他融资渠道,一方面又要绞尽脑汁为次级债寻找买家,谁能在此时拉银行一把呢?
新政令银行资本金再临重压
此前,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曾大量发行次级债,且银行都会以交叉持有的形式相互“捧场”。
此前,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天量的信贷投放,已迅速消耗银行资本金,尤其是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已经接近或低于监管红线。如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9.21%、民生银行为8.48%、深发展为8.62%等,均在监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10%之下。
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估算,大概1个百分点的资本充足率可支持约2.3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投放。而多家券商和机构发布报告称,银监会这一新规若实施,将使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令资本充足率本已低于监管红线的银行更雪上加霜。下降1个百分点将影响银行新增贷款约在6000亿-7000亿元。
目前,多家银行为了补充资本金,已纷纷谋求融资途径。如深发展定向增发5.85亿元,招商银行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将募集100亿元,而民生银行寄希望赴港上市融资200亿元左右。
“部分银行亟待补充资本金,且大量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又不得不面临转让。”一位银行高层人士指出,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将从资本金中扣除,这意味着银行要调整原有次级债存量,惟一的方法就是在二级市场买卖。
2000亿元银行次级债谁接盘?
监管部门调查表明,目前商业银行互持债余额约1921亿元,占今年上市银行次级债余额(约3766亿元)的51%。若新规出台,商业银行为了充实资本金,不得不为2000亿元“互持”次级债寻找买家。谁能为此接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家券商机构分析指出,在资本金压力下,银行或将所持次级债转让给一直合作紧密的保险公司等机构。此前,保险公司一直是银行次级债购买大户。一家中资保险公司负责人披露,在银行所发的次级债中,目前除银行间交叉持有外,保险公司购买量接近1500亿元,占比高达40%。
上述保险公司人士指出,保险公司目前投资渠道有限,面临较大的投资压力,购买次级债也是资金寻出路的选择。此外,保险公司也频频发债,购买银行的次级债也是希望相互“捧场”。
据悉,保险公司投资商业银行次级债也有规模限制,如总持有量不得超总资产的8%,购单一银行次级债不超上月总资产的1%等。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反馈“购买银行次级债的额度没有用足”。
不过,保险业内也有人持保险看淡银行次级债的态度。据悉,次级债具有利率低、流动性差、不能做质押抵押等特点,希望获得高收益的机构对次级债并不感兴趣。一位商业银行债券人士也表示,银行间高比例互持次级债,是因为有互惠互利的潜规则,若现在转让次级债仅以目前的利率许下承诺,并不会对保险机构产生多大的吸引力。
“随着银行的淡出,次级债的发行利率预计将会大幅提升。” 海通证券分析师佘闵华分析指出。若利率提升,有望催生保险接盘银行次级债的兴趣。
次级债能否成为险企接盘筹码?
目前银保合作多停留在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如此浅层次的合作导致很多误导销售行为的产生,且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居高不下,加重了保险公司的盈利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简单重复的产品,不可能长期合作下去;如果银保双方存在股权、融资合作,明显的利益倾斜状况会有所改变。战略性的股权、融资合作将是银保合作长远目标。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员表示,过去强银行、弱保险的局面应该改变,若银行放低身段与保险谈战略合作,更有利于金融集团的建立。据悉,目前更多的银行意识到,与保险公司合作层面过低,不仅无法保证保险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对自身整体收益的贡献度,且导致银行卡合作、数据库营销手续费、保单质押贷款利息、保险基金托管手续费等综合效益难以体现。
保险公司也意识到,与银行合作,不能局限于借助银行资源和网络,要想摆脱银保合作中的被动局面,只有把自己和银行的利益捆绑起来,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与银行在业务上的相互渗透、融合,建立长远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金证券分析师指出,银行间互持次级债曾有互惠互利的潜规则,若保险公司有意成为2000亿元次级债的接盘手,可效仿银行间的合作方式。保险公司能否以接盘次级债为筹码,提高在目前银保合作时的话语权呢?该分析师表示,以此为契机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不失为提高保险公司在银保合作中地位的好时机。
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就曾对中国人寿与农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做出如此评价,农业银行和中国人寿从初期的代理营销保险业务,发展到如今的相互提供服务、联合拓展业务、合作开展投融资、共享利用资源。其中,次级债即成为投融资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前,太平保险集团与农业银行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加速与银行建立利益捆绑式的战略联盟。
商报记者 崔启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