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28日电(记者滕兴才)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福利论坛上,著名社会保险问题专家、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表示,我国应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增加直接用于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的资金。
他表示,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制定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是为了扩大市场需求,因此,刺激计划中福利救助的资金安排就相当于“临时的社保制度”,可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弥补常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
他告诉记者,在应对经济危机的刺激计划中安排直接社会救助资金,已成为社会福利制度常用的方式。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直接救助的方法被普遍采用,例如泰国1999年4月抛出的相当于GDP的1%的刺激计划,其中将老年补贴发放范围从17万人扩大到40万人,耗资12亿泰铢,为240万低收入者提供健康卡,为800万低收入者每人提供2000泰铢补贴,为全体老年人提供每月500泰铢的补贴;印度尼西亚1998年开始发出奖学金、学校午饭、食品、医药等补贴,额度相当于GDP的3%;马来西亚1997年金融危机中向最贫困群体发放了总计1亿令吉的现金直接补贴。
郑秉文教授告诉记者,在美国奥巴马政府787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中,有1920亿美元用于直接救助,其中直接用于失业者救助的为780亿美元,用于健康医疗救助的为200亿美元,其余940亿分配给各州自行支配。根据这一计划,今年5月,美国5200万弱势者一次性领取了130亿美元现金补贴,每人250美元,覆盖残疾人、低保及退休金领取者人群。
郑秉文表示,我国政府制定了以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的计划,也不妨从这些做法中获得启示,重视现金直接救助弱势群体的作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