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冬天,英国人Mark Bishop来到了阴雨绵绵的上海,他在这里不但有了一份新的职务——捷成(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而且还有了一个中国名字:毕少朴。
毕少朴至今记得,正式就职的那天,上海出奇的冷。
后来在回答为什么要来中国工作时,毕少朴说:“熟悉的环境就像一个盒子,每个人都渐渐习惯于躲在自己的小盒子里。其实,打破这个盒子去思考,才是每天都要提醒自己该做的事情。”
进入角色的发现之旅
来中国之前,毕少朴在迪拜工作得顺风顺水。“迪拜是个美丽的地方,悠闲惬意,特别适合生活,闲时玩玩哈雷摩托、卡丁车,驾着动力船出海……”在那里的6年多,毕少朴及家人生活得惬意愉快。所以,当2004年秋天,保时捷德国总部的一位市场总监找到他,问他有没有兴趣到中国来负责大陆、香港和澳门的业务时,他很是犹豫了一阵。
“我以前没有来过中国。但是这十多年来,杂志、报纸、电视节目等各式各样的媒体都在告诉我这个国家正经历着难以置信的爆炸式增长。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这种诱惑很难抵挡。”毕少朴说。
在得知他赴华工作的决定后,毕少朴很多西方朋友都曾告诫过他:中国可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但毕少朴对这些善意的“警告”只是报以微笑。他认为,在一个几乎完全为零的国度中从事拓展工作会是件特别有趣的事,可以有机会去接触各色不同的人,并且尝试找到和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
那时的上海或者北京,偶有一两辆保时捷经过。回忆起刚到中国的前3个月,毕少朴煞有介事地用“戏剧化”来形容。
“每天的日程看上去都是‘拥挤不堪’:和管理团队成员一对一地沟通,了解每人的业务强项和工作问题;拜访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了解他们需要获得哪些支持;到计划建立新经销网点的城市去和政商要人们会面恰谈;和供应商谈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和主要障碍;甚至还要倾听保时捷车主讲述自己关于跑车和未来的梦想等等。”
“那时的我,并不急于做某项决定,只是倾听,倾听很重要。”毕少朴说。实际上,在到中国之前,毕少朴就开始了自己的“功课”,他花时间到中国旅游了一趟,并且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同时还与曾在中国工作的朋友交换意见。“无论如何,别人的判断是危险的,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唯有身临其境。如果带着过多先入为主的想法,甚至拿着一份预先做好的战略计划书前去上任,都可能导致一个错误的方向。”
从保时捷到“奢侈”只是一步之隔
每逢周末,毕少朴常一身便装到各城市最繁华的街区走走。有时在上海,有时出现在北京、广州、杭州、成都、厦门或者青岛。“我喜欢利用出差的机会去了解这些城市的灵魂。”他说。
也许所有的消费指南上都会显示:上海的南京西路、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才是城市中央最著名的商业宝地,但他更喜欢坐在某条街的咖啡馆里,计算一下窗外多长时间会经过一辆保时捷、法拉利或者奔驰、宝马,它们的主人到底都是些什么人。有时,出于对销售市场真实情况的了解,他也会到外滩三号或恒隆广场里去亲眼看看,那些标价过万的华服是被真正地买走了,还是仅仅在点缀着橱窗。
2008年1月,毕少朴凭借出色表现让捷成洋行委以重任,任命其为捷成洋行集团董事,负责集团四大业务之一的奢侈品部门,全面操盘钟表、汽车和游艇业务。不出意料,毕少朴又一次打破了30多年从事汽车营销的“盒子”,“保时捷到奢侈品其实只是一步之隔。”他笑言。
出于工作的需要,毕少朴会有选择地参加一些高端聚会,扩展自己在中国的社交圈,同时对于他来说,社交也是更准确收集市场信息的方法之一。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小苦恼”。问题出在语言上,与在中东所有人都使用英语交流不同,在中国,很多人根本一点儿英文都不懂。“这给我的沟通习惯带来挑战。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和我觉得感兴趣的人随意聊天,”这让他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中国人都在想什么、做什么,包括消费者如何花钱、员工们怎么工作、以及经销商怎么理解他的新计划书等等。
毕少朴说,“以前大陆地区的人们总认为游艇只用于海上船运,但现在观念发生了变化,游艇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说到新业务,毕少朴侃侃而谈,“通过出海航行,可以结识VIP客户,这可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高品质生活。对于大陆地区的客户而言,将游艇当做生活方式比强调其功能性更具卖点。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大陆地区的游艇主都将船停泊在香港码头,我们计划今年在香港投资建立一个3000平方英尺的游艇服务中心,以解决泊位短缺的问题。”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在如今的经济萧条之下如同人中翘楚,当全世界的奢侈品牌蜂拥而至时,毕少朴反而显得愈发冷静,“像经历所有的改变一样,看到理想成果和证实自己都需要时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