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看到一条不算太新的新闻。今年2月,重庆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因受贿1796万余元被判死缓,其情人也因受贿罪被判刑15年。蒋勇是自2007年7月开始被外界高度关注的“重庆地产窝案”的核心人物之一。
看完“重庆地产窝案”的新闻报道,笔者第一反应便是联想到眼下又高涨起来的房价。面对高房价,经济学家、开发商、消费者各说各话:操纵说、供求说、暴利说。但无论是对市场供求的经济学分析,还是对开发商的道德批判,似乎都不能全面解释已高得离谱的房价。而“重庆地产窝案”让人们看到了高房价的另一大“隐蔽成本”——某些官员的巨额受贿索贿。
以“重庆地产窝案”为例,涉案者的犯罪都集中在房地产领域。通过“权钱交易”违规为开发商调整容积率、增加商业设施用地、少建绿地、减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还有减免土地转让金、土地定向出让、降低土地出让标准,以及违规承包施工项目等。如被重庆市一中院判处死缓的该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通过情人开设的规划咨询中介公司,专门为开发商篡改规划从中牟利,并达到了按每平方米收黑钱的“专业水平”,受贿近1800万元;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梁晓琦先后收取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行贿财物,共计约1589万元;其他涉案人员受贿金额也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
羊毛出在羊身上。开发商私下交给腐败官员的这些动辄百万元、千万元的“好处费”,以成本的形式进入房价,最终由消费者以高房价买单。
了解了房价的这一特殊成本后,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何北京今年上半年出现高达6.3折的楼盘后,购房者仍不买账。因为很多人确信房价还有不小的缩水空间。而这个空间不是地价、建材价格、建筑费用等物质的东西,而是腐败贪婪的非物质领域。
近年来的诸多事实证明,房地产业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从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到深圳前市长许宗衡,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至安徽省前副省长何闽旭,他们都对房地产业情有独钟,将无形的腐败脏手染指这里。难怪有人说,如今,房地产领域的权钱交易已然不是什么“潜规则”,而是心知肚明、约定俗成的公开行规。一名办案人员深有感触地说:“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
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要历经土地取得、项目立项、规划审批、预售许可等等环节,恐怕哪一环节都不好过,开发商都得“求爷爷、拜奶奶”,否则,一环被“截(节)”,全盘皆输。如何通关?开发商不得不祭出老祖宗的章法:“花钱能使鬼推磨”、“通通留下买路钱”。如重庆某楼盘项目的法定容积率,之所以能随意涂改上调,就是因为送给了规划局原局长蒋勇情人的公司125万的“咨询费”。
房地产业在中国若干“趋利避穷”的官员、部门的心目中,就是唐僧肉,谁都绞尽脑汁“咬”一口,并且多多益善。有些开发商的地皮上需移树,那就要给相关人员“动土费”一棵两万元,否则,你休想“四平三通”;交通队也得“润滑”一下,不然,你的运输车辆难免“抛锚”;楼房消防器材,要想验收“合格”,就得到消防部门开办的商店采购;逢年过节,开发商派出满载礼品的大卡车,挨家挨户地“烧香拜佛”,真乃千手观音,哪位也“怠慢”不得!
由此可见,这些腐败开支何以不膨胀、扩张房地产商的开发成本呢?所以,腐败不铲除,房价降不了!
李瑞环同志早在8年前就严正指出:“一些地方消极腐败现象仍在滋长蔓延,已经成为改革发展的障碍,社会稳定的隐患,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据悉,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核算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以测定合理的房价。希望政府不要只看到阳性成本,要充分触及黑洞成本——阴面的、隐性的腐败成本,还房价以真实的应有的坐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