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参股银行再度惹眼。8月26日,在光大银行公布的引进境内投资者的名单中,中再集团出资33亿元入股光大银行,成为光大第四大股东,中再集团总裁吴高连称这是中再集团整体上市前的一次股权投资、资本运作的尝试,还会有其他行动。“其他的银行正在谈。”吴高连表示。
大型保险公司收购、参股、参加Pre-IPO(企业上市之前)以及二级市场重仓银行的名单已越来越长:广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600016.SH)、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招商银行(600036.SH)、建设银行(601939.SH)、深发展(000001.SZ)、光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
参股银行搭台 资本运作唱戏
“去年10月我们就开始跟光大银行谈,因为我们都是汇金系,更容易谈一些。而中再集团面临着整体上市,在上市前需要做一些股权投资、资本运作的尝试。”吴高连还表示,“与其他银行的股权谈判也在推动中。”
而记者了解到,光大银行在募集境内投资者时,也有意寻找一位保险巨头加入。中再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国有再保险集团公司,2008年12月8日,中央汇金公司向中再集团注资40亿元,使其资本金达到361.49亿元人民币,成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五大的再保险公司。
光大银行此次引资,中再集团与航天集团、宝钢集团、中电财务、申能集团、航天财务、上海城投和广东高速等8家企业入股。中再集团共投入了33亿元,获得了15亿光大银行的股权,约占光大银行增资扩股后股权的4.5%。
寿险业老大——中国人寿(601628.SH)也希望在参股银行的股权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其一是农业银行,其二是广发银行。在中国人寿的中报发布会上,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杨超对于农行的话题明确表示:“公司今年重新修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农行将成为公司银保销售最主要的渠道,公司同农行在资源、信息共享等多方面进行了合作。根据新修订的保险法,保险公司可以投资非上市银行股权,目前双方正在就此进行谈判,但最终结果有赖于监管层的决定。”
而对于广发行,中国人寿是否会从花旗银行的手中获得更多广发行的持股权时,杨超表示:“中国人寿和花旗银行对于广发行的持股比列都是20%,并列第一,目前我们双方合作愉快。”但他话峰一转道,“我们一直关注广发行改革与发展,广发行目前还是一家中等银行,我们希望我们的介入能推进广发行的发展。未来我们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包括将来可能的股权交换,还要取决于具体的价格和时机,以及最后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郑伟认为:“保险投资银行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两者结合后,双方都可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有股权纽带的银行和保险之间,双方可以采用一些非市场化手段来获得更大的便利,如在银行网点销售有股权关系的保险公司的产品。此外,保险与银行都有综合经营的发展方向,保险对银行参股、增派董事,也可以将保险擅长的风险管理、精算、IT技术等带到银行中去。”
看好长期投资 首选股权收益
保险参股银行或成为保险资金寻找长期配置和增加股权投资收益水平的一个方向。
平安证券金融行业首席研究员邵子钦认为:“银行一般愿意吸纳保险资金参股,是因为保险资金的特性是可长期使用的资金,持股较长,不会在短期获利抛售,不会对公司未来的股价产生波动。”此前中国人寿杨超肯定:“民生银行到H股上市后,我们不会获利抛售,而是长期持有。”
中国人寿财务部总经理杨征在谈及保险资金的特殊性时说:“2009年上半年保险业还有1.1亿元保险资金待配置,我们做任何的投资都是基于保险资产与负债的合理匹配。”而平安的发言人张子欣也表示:“我们主要的原则是资产负债匹配,而绝大部分负债有10年到20年的久期。”
“保险对银行的股权参与方式有不同的考虑。”邵子钦说,“中国平安(601318.SH)是从综合经营的角度出发,公司计划在2010年底之前收购深发展不少于30%股权,实现实际控股权,实现综合金融集团的梦想;中国人寿对于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参股是Pre-IPO,更多是财务投资,寻求未来稳定的投资收益,中再集团对光大银行的参股也是这种情况,他们是财务投资多于战略投资。”此外,在中国太保(601601.SH)发布的中报显示,太保在可出售的金融资产中,重仓了建行、工行、招行。
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吸引资金参股,参股银行这一招对保险公司来说是立竿见影的。2006年,中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在中行的前10大股东中占据5席的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5家公司通过新股申购,在中国银行上市首日就有了近5亿元的账面盈利。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由于接盘了美国银行抛售的27.7亿股建设银行股权,一个月内获得近50亿港元的账面盈利。
保险视界
外资险企在华市场份额下降
普华永道《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调查报告显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下降。在2009年上半年,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9%下降至4.7%,较2008年末下降了0.3个百分点;外资财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较2008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多家外资公司把发展缓慢的原因归结为:合资双方理念上的差异,过于严格的监管,以及内资保险公司快速的成长等。为此外资保险公司将3年内在中国寿险市场份额的预期占有率,从2008年设定的10%调低至8%,而产险公司则将3年预期的市场占有率确定为2%。
太保H股发行仍有不确定性
8月31日,中国太保股东大会通过了发行H股的议案,太保此次H股IPO发行数量不超过10亿股,并且以“不低于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公司A股20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进行发行”。照此计算,发行价下限约为23.52元/股,融资规模约为266亿港元。
23.52元/股是太保H股的底价。而自8月17日开始,太保的收盘价就位于其已设定H股发行底价23.52元/股之下。9月1日太保收盘价更低报19.01元/股,这无疑给太保H股发行带来一些压力。市场人士认为,如果大盘无法走好,保险股走势也不容乐观,太保H股发行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
中行拟入股恒安标准人寿
据报道,中国银行有意参股恒安标准人寿,中行对恒安标准的持股比例将逼近50%,英国标准人寿降至25%以下,其余部分为另一原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有。如果成行,中行将成为恒安标准人寿的控股股东,而恒安标准将走出合资寿险公司阵营。但这一消息仍有待中国银行的确认。
近来已有外资变身中资的案例,如人保寿险和光大永明,两家公司都通过增加资本金的方式将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降至25%以下。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