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国家电网:“危险”的榜样?

2009年09月07日14:1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作者:夏 雪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中移动收购了中兴或华为,中石化收购了一重和沈鼓,五大发电集团收购了“三大动力”……就像现在,国家电网收购了平高、许继,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迈克尔·波特教过我们如何在用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替代品和竞争对手的“五力”作用下分析形势、制定战略,但他没有告诉我们,一旦用户同时也变成了竞争对手,该怎么办?

  黄守宏没有“猜”错,国家电网果然出手了。

  早在今年2月,这位安信证券的分析师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披露:“国家电网公司要对输变电设备企业进行大规模兼并收购”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他甚至大胆猜测被整合的主要上市公司可能依次为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自思源电气特变电工荣信股份天威保变。这在当时看来多少有些耸人听闻;然而不到半年,预言竟真成了现实。

  7月18日,平高电气(600312)发布公告称,平顶山市国资委已与国家电网的全资子公司——国网国际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装备公司”)签署协议,将平高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国网装备公司。同一天,许继电气(000400)也发布公告,称国家电网旗下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以增资方式获得许继集团60%股权,并将通过后续步骤最终持有许继集团100%的股份。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平高是我国三大高压开关生产基地之一,许继是我国输变电控制保护领域的龙头企业,国家电网一举将这两大电气设备厂商收入囊中,其后向一体化构建“直属设备制造体系”的意图已不言自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拿下平高和许继只是国网公司大举进军装备制造业的第一步,接下来,它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局面陡然间变得复杂起来。如果说进入国网体系的平高和许继是“背靠大树好乘凉”,那么其他“独立的”输变电设备企业则处境微妙,“它们或者迅速壮大实力以强化竞争地位,或者也主动投靠到国家电网的旗下。产业格局从此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说,“由于国网公司控制着70%以上的市场,它最终一统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已经名列世界500强第15位的国家电网公司,何以对上游设备制造业情有独钟?这仅只是一次产业链的延伸吗,抑或还暗藏着什么玄机?作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垄断性买主,国家电网已经具有足够的话语权,为什么非“越俎代庖”不可?难道它真有“一统江湖”的野心?

  不过,截至目前,这两起并购虽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尚须等待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准,事情仍存在变数。国家电网此举已引发业界众多质疑。然而,不管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无疑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思考;而它对行业的影响,实际上已然展开。

  从头说起

  要厘清事情的脉络,就不能不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说起。

  当前正在实施的这一轮“电改”,始于2002年,其标志是国务院当年2月印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称为“5号文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被列为此次改革的第一目标。是年底,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成11家公司:2家电网公司、5家发电集团公司和4家辅业集团公司,“电改”迈出了“辉煌的第一步”——初步实现了“厂网分开”。国家电网公司自此诞生。与经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的南方电网相比,国家电网的辖区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在“双寡头”格局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根据部署,“厂网分开”之后,紧接着第二步改革内容就是“主辅分离”,再下去则是“输配分开”、“配售分开”,最终建立起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之所以要剥离辅业,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电网负担,厘清电网运营的真实成本,从而为电力价格市场化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步却是“长路漫漫”,多个版本的改革方案都因阻力太大而搁浅,直到今天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前几年,很多业内人士将“主辅分离”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电荒”。“这方面肯定受一些影响,毕竟大家要忙于确保电力供应,改革的步伐难免放缓。”一位电力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各方利益难以平衡,‘主辅分离’牵涉的面太广,情况复杂,这些辅业与电网公司之间不仅有利益上的联系,而且有血缘上的关联,改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对一些核心、重要的业务,电网公司也不愿意放手。”

  在“辅业如何界定”的问题上,就至今未有定论。电网的主营业务是输配售电,宾馆、医院、学校和其他多种经营企业属于辅业范畴,业内对此均无异议;但电力设计、修造及送变电施工等企业究竟应该纳入主业还是辅业,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2007年,国资委牵头制订了新的电力“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在该方案中,2002年“电改”形成的4家辅业集团公司将被改制成2家。电网系统的电力设计、修造和送变电等辅业资产将分别划进这两大集团。

  但是,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过后,来自电网系统的一种意见却认为,从这次抗冰保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与电网关系紧密,不应作为辅业剥离,否则面临突发情况时,无法高效率地组织抢修队伍,将影响到国家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据媒体报道,雪灾过后,电网公司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认为,要将辅业单位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直接服务于主业的,比如送变电企业和电网的设计,要留在主业之内;另一类是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弱,易于在一般市场中获得相应服务的,比如电力修造企业,可以进行剥离。

  然而,从国家电网公司随后的举动直至收购平高、许继来看,对于“可以剥离”的电力修造企业,显然还需要界定。

  据了解,电力修造企业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此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修造企业数量大增,并逐步向电力设备制造领域转移。但在计划经济年代,电力工业所需的发电、输变电等设备主要来源于机械工业,电力修造企业得到的扶持有限,没有能发展壮大。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电力修造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企业由于市场意识强,产品技术开发早,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部分企业则无论工程还是日常运营都要依靠电网公司的照顾,成为电网公司的“包袱”。

  如果说电力修造企业“可以剥离”,国家电网何以还要收购平高和许继?难道说有些企业“可以剥离”,有些则不仅不能剥离,反而要加强?那么,判断的标准何在?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主辅分离’的目的就是为了厘清电网运营的真实成本;国家电网打造‘直属设备制造体系’的做法,岂不是将使电网的成本进一步模糊?”

  “事实上,成为一家专司电网建设和运营的‘纯粹’的电网公司,不是国家电网的志向所在。”上述人士对记者说,“这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对外扩张的脚步,就从未停息过。”

  “不安份”的国家电网

  尽管低调潜行,近年来,国家电网的外延式战略布局,仍难掩锋芒。

  你可能不知道,国家电网公司是广发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华夏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其旗下的金融业务几乎已涉及所有的金融子行业。早在2005年,国家电网就提出了“加快金融资产整合,建设统一金融运作平台”的构想,并计划成立一家金融集团。此后几年,它在金融领域衔枚疾进,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体系,目前已拥有财务、寿险、财险、证券、信托、经纪、期货7家直接控股的金融机构,17家参股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2460亿元。

  同样令人侧目的,还有国家电网公司“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通过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构建国际采购平台、海外投资及海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国家电网的国际化布局快速推进。2007年底,国家电网联合两家菲律宾当地公司,成功竞得了菲律宾国家输电网25年的特许经营权,该项目已于今年初正式运营。而据《国家电网公司2008社会责任报告》统计,国网公司已参与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源、电网设计、建设和技术服务。2008年,公司在建境外工程技术服务项目137个,合同金额达131亿美元。

  此外,国家电网甚至还突破电网不能发电的政策限制,切入了近年来异常火爆的新能源领域。据报道,国网公司所属的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已与河北张家口市签订协议,将在张北、尚义两县风电场建设国内首个风光储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开发规模为风电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10万千瓦、化学储能7.5万千瓦,总投资80亿元以上。另有消息说,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不久前走访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并与该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进行了三个小时的会谈,就太阳能发电技术、并网以及传统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混合型发电站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施正荣事后向媒体表示:“虽然(双方)还没有签署战略协议,但未来合作的空间很大。”

  与受制于电力改革进程的主业相比,国家电网的这一系列外延式扩张,尤显得野心勃勃。在外界看来,这种种“不安份”,很大程度上与其掌门人刘振亚有关。早在主政山东电力期间,刘就主张电力系统进入金融产业,“向多业型投资集团转型”,以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年,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鲁能集团从“只有五个人,一间办公室”起步,发展成了横跨煤电、矿业、房地产、港运物流、金融、体育等众多产业的企业帝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国家电网对输变电制造产业的整合,恐怕就不会觉得突兀,即便在“意料之外”,也当属“情理之中”。“事实上,刘振亚一直希望国家电网旗下能有一家像ABB或西门子那样的大公司。”一位接近国家电网的人士指出,“在这方面的策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迹可循。

  还在业内对特高压电网争论最激烈的2005、2006年,刘振亚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如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将严重制约公司发展。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为国家电网发展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提高发展质量,降低发展成本,使公司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进入2008年,国家电网启动了一系列内部整合。先是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原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重组为新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然后是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与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合并成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电科院”)。紧接着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国网装备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之一)。产业扩张已初露端倪。

  2009年1月21日,国网电科院召开一届一次职代会暨2009年工作会议,院长肖世杰在讲话中提出,要“力争用四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设备制造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检验测试中心,初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力科研机构和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科院的有关人士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电科院今年的收入目标是100亿元,未来5年之内希望能做到500亿元的盘子。业界于是开始风传“国家电网公司要对输变电设备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拟形成一南一北类似ABB、西门子的两大电气设备总承包商”。

  2月22日,安信证券分析师黄守宏抛出《800亿元收入引发的猜想》的报告,报告透露“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和国内的输变电制造企业进行接触”,并认为它是目前最有能力整合国内输变电企业的单位,“在国家电网这个大舞台上发展产业所带来的吸引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3月4日下午,国家电网公司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国网公司今明两年将投入350亿元,进一步推动河南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市场遂将国家电网第一步可能整合的对象锁定河南的两大电气设备巨头——平高和许继。

  一位同行告诉记者,早在今年“两会”期间他采访许继的一位人士,该人士在言谈中已把自己当作国家电网的“自己人”。然而直到收购被证实,甚至已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国家电网始终对外界保持着沉默。8月14日,记者致电国家电网公司外联部,相关人士以“收购系在公司下属企业,而非国网公司层面运作”为由,拒绝对外表态。记者随后查询了国家电网公司网站及其机关报《国家电网报》,均没有发现对这两起收购的官方表述。如此低调和谨慎,不禁让外界猜测纷纷:国家电网如此大手笔地整合上游设备行业,究竟想干什么?

  收购动机

  NO.1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根据钱德勒对美、英、德三国工业企业历史的研究表明,没有一家大公司不是通过涉足新领域、开发新产品而获取持续增长的动力的。企业越大,就越有冲动这样做。事实上,近年来下游大型用户企业进军装备制造业,国家电网并非个案,中石油、中海油、首钢等都已大举介入,其中中石油甚至提出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要实现营收1000亿元以上,备受业界瞩目。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这几年,也正是我国机械工业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因此,业界有观点认为,国家电网进军上游设备行业的动机之一,是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还有谁比国家电网更了解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潜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大规模投入,输变电设备市场景气持续走高,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下一步,国家电网将加快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南方电网出台了“数字化南方电网”的规划,近期国家电网又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输变电设备企业势必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而反观国家电网,盘子虽大,这两年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据《国家电网公司2008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它完成营业收入1.1556万亿元,但利润只有96.6亿元,相比2007年下降了80%。国家电网的一位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如果不上调电价,2009年其亏损额预计将达到450亿元。尽管国家电网不是上市公司,但它是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每年都要接受国资委的经营业绩考核,而利润总额乃是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投证券分析师熊琳指出,电力运营一直是国家电网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但近几年包括电价的调整政策、直供电的推出等,使得电网公司的盈利能力日渐削弱,长期来看,单纯依靠电力运营对于国家电网而言,经营压力较大。“电气设备制造业可能将来会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的盈利增长点。”

  NO.2 后向一体化?

  清华大学企业战略与政策系教授金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电网收购平高、许继,“是典型的后向一体化战略”。

  据了解,由于建设特高压及智能电网的需要,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国家电网的投资均会超过2000亿元,而其中70%以上要转化为设备和材料。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数据,甚至可能是促使国家电网后向整合的关键因素之一。

  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通过后向一体化,国家电网有可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货的稳定性,方便内部控制和协调,更快、更准确地获得信息,并有利于增加它对南方电网的竞争能力。

  此外,国家电网的后向一体化,可能有进行技术融合的考虑。安信证券分析师黄守宏指出,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在技术上要求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电力电子三大专业的融合。“如果国家电网对输变电企业的兼并收购成为现实,则融合的程度和进度都会大大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期。”

  而如果国家电网采取的是有限一体化战略,即部分地后向一体化,那么,拥有自有设备制造商将能够提升它在产品采购时的话语权,尤其是对高端设备,中投证券分析师熊琳认为:“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变电设备,由于技术壁垒相当高,且存在国产化率的要求,每次招投标均是少数几家龙头厂商参加,这使得国家电网在高端产品领域议价能力相对不强。自有设备商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对其他设备商造成一定的压制,降低采购成本。”

  NO.3 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保障?

  大部分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都认为,国家电网整合输变电设备行业,某种程度上与其推行的特高压战略以及最近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有关。

  国家电网的特高压战略,自提出之日起就备受各界争议。围绕着特高压的“可行性”、“安全性”、“是否会加剧垄断”等问题,曾掀起过全国范围内的激烈讨论。整个过程中,国家电网表现强势,先后提出了“一特三大”、“一特四大”等口号,要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2009年初,中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宣布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行,有关特高压的争议逐渐平息。“国家电网在这件事情上是拼了血本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然而,今年以来,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走红,分歧又现。有能源专家指出,以特高压为核心,还是以清洁、高效、分布式为核心,目前已成为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方向的最大悬念。5月21日,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相比美欧,选择了一条迥然不同的发展路线。“美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重点在配电和用电侧,目标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服务的提升。”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那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的智能电网首先是一个‘坚强的电网’,具有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特征的特高压电网将成为核心环节。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能源集中分布特点所决定的。”

  “可以说,国家电网打造‘直属设备制造体系’,从大方向上看,正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上述业内人士说,“甚至还不仅如此。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中国将向美国出口高铁技术’的消息,举国振奋!焉知刘振亚心中没有这种想法——把中国的特高压技术也卖到美国去?”据《国家电网报》,2009年7月16日,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访问国家电网公司时,就站在特高压工程沙盘前不愿走开,原定5分钟的介绍,被他一连串问题延长到了15分钟。

  NO.4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气设备总承包商?

  2009年5月11日和7月31日,中国电科院和国网电科院先后与国网国际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国际业务双边交流合作常态机制,联合开展国家电网公司高新技术成果、装备向国际市场的推广工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此前,业内预计国家电网公司对平高、许继的整合会由中国电科院收购许继,国网电科院收购平高;然而,最终整合平高的却是国网装备公司,它是国网国际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6日,距今仅1年多时间。

  尽管“年轻”,这家公司的背景却不简单。据安信证券分析师黄守宏称,国网装备公司其实就是国家电网下属的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电力行业重要的外经贸企业,20多年来,承担了国内火电、水电、核电及其它新型电力能源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引进和招投标工作,承建了国内外数十个水电、火电、化工、环保、海水淡化等工程承包项目,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列为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之一。目前主营业务是国家电网公司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机电产品进出口、国际工程承包、电力对外贸易和电力工程咨询服务。

  由国网装备公司来收购平高,显然有“走出去”的战略考虑。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从2004年到2008年,国家电网在建境外工程技术服务项目从36个增加到了137个,合同总额从11亿美元增长到了131亿美元。

  NO.5 急需和外资合作的产业平台?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包括东芝、ABB在内的国际电力设备巨头合作日益紧密,而国家电网自身却缺乏一个理想的合作平台,未来随着平高、许继的加入,和外资设备厂商在技术合作上的关系将更加紧密。

  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日前有报道称,收购平高后,国家电网公司今后与日本东芝公司合作的开关类及相关产业和零配件制造项目将全部放在平顶山市建设。

  产业巨变

  不论国家电网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其整合上游设备厂商的举动,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走向。

  与发电设备和配电设备企业面向众多用户的竞争性市场不同,由于我国主干电网只允许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公司经营,因此高压输变电设备企业主要面对的是一个只有两大用户的垄断性市场,而在这两家之中,国家电网又是绝对的老大,控制着70%以上的市场。这样的用户兼竞争对手加入战团,对上游设备行业而言,影响之大,“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国家电网所谋者大,国网电科院到2012年的收入目标是300亿元,如果中国电科院到2012年收入要达500亿元的说法属实,现在还要加上一家国网装备公司,则其到2012的收入目标至少在800亿元以上,而目前国内最大的输变电设备企业——西电集团2008年的收入不过约130亿元。

  银河证券分析师沈文春认为,国家电网收购平高、许继,从短期来看会对高压开关、输变电控制保护设备、直流换流阀及控制保护系统等领域的竞争格局产生影响,如在直流换流阀方面,以前是西整、许继和中国电科院三家竞争,以后将变成西整和中国电科院两家争夺市场。而从长期来看,国家电网的介入将引发输变电行业并购重组的狂潮。首先,既然国家电网已经进入了一次设备制造领域,它会不会进入变压器、电线电缆等更多的领域?其次,对于国家电网体系之外的企业,也势必要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未来的行业变局已是“山雨欲来”。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外界普遍认为,投靠国家电网对平高和许继是重大利好。“此前,平高电气90%以上的产品都是卖给国家电网系统;在变身国网的控股子公司之后,销售渠道得以打通,其市场占有率至少提高5~10个百分点。”广发证券分析师张小东认为,“平高现在只需要关心自己的产能问题就行了。”不仅如此,据《平顶山日报》报道,实施战略重组后,国家电网3年内将向平高集团注入资金50亿元用于项目建设,3年后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并将在短期内把平高集团建设成国网高压开关的研发和制造基地。由于平高电气是国网旗下目前惟一的一次设备上市公司,市场预计将来国网的一次设备至少是开关类设备,极有可能通过平高电气整体上市。

  而对于许继,此前被平安信托收购,现在被国家电网收购,其内部戏称是“既傍上款爷又抱上大腿”。业内人士指出,平安信托入主后,给许继集团带来了资金支持;而在成为国家电网的控股子公司之后,必将给许继带来大量的订单。而且,许继最大的短板在于由于地理位置造成的人才弱势,中国电科院强大的研究力量将给予许继有力的支持。据透露,国家电网对二者的定位是:将许继整合为装备产业化基地和业务经营主体,中国电科院成为高端研发基地。最终,许继电气有可能成为中国电科院产业集团的整体上市平台。

  现在看来,在此次变局中处境不利的,就是国家电网体系之外的高压输变电设备企业,它们将不得不面对“最大的用户同时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复杂局面。在掺杂了国家电网公司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后,今后的电网设备招投标能否做到“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就很值得怀疑。而慑于国家电网的垄断地位,很多企业都三缄其口,不愿接受记者的采访。但种种迹象表明,危机感正迅速在行业蔓延。据知情者透露,一家龙头企业在知道国家电网有发展输变电产业的想法后,就曾经考虑过让国家电网来“参点股”。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进入国网体系对平高和许继来说,未必一定是好事。用户作为大股东恐怕将使两家企业从此很难再获得超出“合理回报”之外的利润,“因为它对你的经营状况和真实成本一目了然”。同时,从长远来看,由于一定的市场保护,平高和许继也要承担自身活力可能降低的风险。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国家电网旗下原本就有输变电企业,但这些企业大部分效率都不及特变电工、思源电气等优秀的民营企业。对于国网体系外的企业,由于必须做得更强更大才能生存下去,反倒有可能做得更好。“而且,国家电网来做输变电制造就一定有优势吗?如果那样,银行干嘛不去做房地产,自己贷款给自己,钱都自己挣?这里面还存在着很多风险。”

  在产业层面上,目前各界也看法不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已经明确表态,认为国家电网收购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此举十分不妥”。在向国资委提交的报告中,中机联指出,国家电网构建“直属设备制造体系”的做法,将扭曲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公平竞争的秩序,将严重挫伤设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由于国家电网控制着绝大部分市场,此举将为利用垄断地位获取不当利益开一个不好的先例,并可能引发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新矛盾,同时,此举也与“主辅分离”的改革方向相悖。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周鹤良表示,作为用户的国家电网如此直接地参与到设备制造体系中来,“实属制造混乱。电网公司既是甲方又是乙方,既是招标者,又是接标者,还是评标者。国家电网如此操作,地方电网是否也应仿照?南方电网呢?这是关系到工业化全局性的问题。”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对平高、许继的整合“关键要看并购以后这两家公司在市场上占多大份额。如果份额过高到了排斥其他竞争对手的程度,就有问题;如果份额尚在维持产业健康发展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则没有什么不妥。”他指出:“实际上国外的电网企业也向电气设备等辅业方向发展。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很正常。现在国家正在鼓励煤电一体化,这不也是产业链的整合吗?”

  有人指出,中国的电气设备制造业过于分散。即便是西电集团2008年的收入也仅130亿元,而ABB2008年的订单总额达到了383亿美元。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电力投资最大的地区,国际上的电气巨头都到中国来淘金,但中国本土却没有成长出世界级的企业,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此次若能藉国家电网之手对我国输变电设备企业进行整合,乃至造就出中国的ABB和西门子,对国家来说也是好事。不过也有人反驳说,ABB、西门子现在的地位,并非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中信证券分析师黄守宏认为,国家电网公司如果中短期内就致力于做大自己的输变电设备产业,将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以至不能实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因此,维持产业内适度的良性竞争将是国家电网整合输变电产业需要妥善考虑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国家电网发展输变电产业的战略应该不会改变,优秀的民营企业也终将纳入到国网体系中来。

  下一个是谁?

  那么,下一个会是谁?

  2009年2月,荣信股份与中国电科院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压电网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力电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虽然协议的内容没有对外披露,但荣信股份因此进入了国家电网下一步可能整合的怀疑对象名单。

  2009年7月19~20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走访了常州市输变电产业,其足迹所到之处:常州东芝变压器有限公司、常州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常州高新区电工电气装备产业园、溧阳上上电缆集团等,纷纷成为重点怀疑的对象。其中,常州东芝是国内高压变压器的重要提供商之一,还为平高东芝的GIS提供零部件,呼声最高。目前,常州东芝的股权结构为:日本东芝占56%,常州变压器厂占39%,日本三井物产占5%。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能够成功重组常州东芝,则国家电网不但获得了GIS零部件的供应,还进入了高压变压器制造领域,更开了重组合资企业的先河。

  此外,西电集团、天威保变、思源电气、特变电工等龙头企业,也都先后被列入了国家电网下一步整合的嫌疑对象。

  在中投证券分析师熊琳看来,由于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整合及其三产企业再整合的需要,短期内又很难找到像平高、许继这样合适的标的,加之外界对其做大电气设备制造业的质疑,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电气设备制造业的思路,可能会是“先做强,再做大”。

  据悉,此前中国电科院和国网电科院已经在进行对国网公司下属省网公司三产的整合,例如中国电科院已经整合了江苏华电铁塔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渝能泰山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重庆顺泰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国网电科院已经整合了江苏帕威尔、安徽继远电网公司、安徽继远软件公司。广发证券分析师张小东预测,南瑞集团将会是国家电网下一个进行整合的目标。

  至于国家电网对优秀民营企业的收购,黄守宏给出的时间表是“在国内电网投资开始下降的时候”,可能的实现方式则为“大股东资产转让”。

  

(责任编辑:黄珂)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