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个人查档逐渐“升温”。据市档案馆数据统计,平均每年查档者已达5000人左右,近7成查档者都是个人,其中包括一成外国人,房产类档案是最受关注的一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查档主要是受单位指派办公事或者编史修志的专家,普通老百姓寥寥无几。
而近年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个人走进档案馆,利用档案“办事”,其中房产类档案“出镜”最多。
“档案馆保留了一批北平解放前后的老地契,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年代久远,市民家中都没有了原件,如果需要利用只能到档案馆里查询。”市档案馆利用处处长王勤说。据了解,市民查老地契多是因为当地拆迁或者因房产产生纠纷,为了打官司而查档案作为证据。
工商档和招工档的关注程度紧随房产类后。尤其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申报非遗排上了聚元号等不少老字号工作的“日程表”,于是纷纷前往档案馆查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商执照等资料。
然而,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婚姻档案”却基本无人问津,2年间查阅人数不足25人,利用率只有1%。利用处工作人员解释说,市档案馆主要保存的是上世纪50年代前门区撤区时的婚姻登记,当事人现已七八十岁,或已经过世,所以这部分档案利用率不大。
其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时间跨越近500年,仅纸质档案就达186万余卷,开放档案达74万卷。市民通过这些档案可以了解明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本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法定节假日,市民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到市档案馆查找档案。“目前市民持个人有效证件到市档案馆手工检索目录查找档案信息,并调阅档案原件,也可以使用数字化档案利用平台进行开放档案目录检索和在线阅览。”王勤介绍,查档者也可登录北京市档案信息网(www.da.bj.cn),在“网上查档”栏目检索到北平市政府、北平市社会局、北平市民政局、北平市教育局、北平市卫生局等部门的180万余页开放档案原文。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