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斌 时隔两年,“夏季达沃斯亚洲论坛”再次光临大连,世界再次聚焦这座污水处理率达到90%的城市,这座已经拥有了100辆 “新能源出租车”的城市。
此时恰逢全球气候变暖和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退去,“绿色经济”成为重振增长的热点。
9月10日,本报记者有幸亲历了“迎接绿色复苏”专题的闭门会,分享了各位专家的观点。
“随着绿色经济革命的到来我们主要会面对三个方面的问题:技术、政策和经济。”美国雪佛龙公司业务发展副总裁JayPryor表示。
美国雪佛龙公司业务发展副总裁 JayPryor来自大连的姐妹城市——加利福尼亚,“那儿离我住的地方很近”,这里在5年前就开始创建一些新能源的公司并有了一些措施,它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方面比较先进,并拥有美国最大的能效研究所。
他说,大约5年前,新能源产业的气氛很好,但金融危机发生后有所降低。不过,我相信这股商业的气息,能效开始被人们所考虑。
20年后,生物能源可能会上升50%,所以我们要继续我们现在的工作,并把我们所做的更好的商业化。我们用各种各样的资源能源,我不得不说所有的绿色能源都应该被更好的商业化。
在JayPryo看来,“随着绿色经济革命的到来我们主要会面对三个方面的问题:技术、政策和经济。”
JayPryo表示,他所从事的技术在加利福尼亚是首屈一指的,下一步他们想在世界范围内做领军者。但是最重要的点还是政策——以怎样的方式去发展技术,技术的发展需要很多的钱,抛开钱的问题,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一条新的道路。
“在找新道路之前我们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商品是不是正确的?这是否为就业创造了机会?我们是否会得到很多消费者的支持?”他说。
由于成本的压力,对新能源企业而言,政府将采取何种扶持及补贴政策,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政策的制定者想要新道路发展得快一些,想要变化得快一些,就要考虑这些企业关心的问题。
JayPryor说:“关于补贴,有很多的案例,我很支持市场经济,但是我也担心新的技术会花费很多,所以对新能源进行补贴是一个选择。我想这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
我们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损失钱,这种资金的投入应该继续,现在7500亿美元可能太少了。我想我们应该意识到有些转变是不得不发生的,包括在能源运输方面。
接下来,JayPryor介绍了加利福尼亚的补贴政策,他说:“加利福尼亚州的补贴政策是值得研究的。”他们所做的是在几年之后逐步的减少补贴。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建立了机制。这是一条特殊的道路,我们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方向,我不是一个政策制定者,我是一个商人,但是我认为这很好。”JayPryor说。
“绿色经济才是这次会议的重点,如果‘绿色复苏’这个起点中国能够抓住,我们觉得发展空间非常大。”北京首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晓光说。
在刘晓光眼里,关于绿色经济的政策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例如价格补偿机制,他说,我们是做污水处理的,电价、原材料、人工和药物的价格都在上涨,如果水价不上涨,企业就难以循环了。
再比如成本问题,做房地产的,如果在拿地的过程中做了环保的工作,那么拿地的成本就应该比别人低,这样就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去做。如果做了环保的工作,成本很高,卖价也高不了多少,那么谁还会去做呢?
新能源企业形态多样复杂,各自的成本也不尽相同。比如按行业平均水平,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到每千瓦时2元多才能盈利,而风能发电的成则约为0.4―0.5元。又比如核电设备企业,更关注的可能不是简单补贴,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首台或首套核电设备的使用提供风险保障。
刘晓光说,整个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障碍,包括成本、价格,政策扶植体系,还有制度的障碍,如果真要解决绿色发展的问题,这些障碍都要解决。现在人们渴望绿色经济和绿色复苏,但是对绿色经济和绿色复苏的具体内容还不是很清楚。对新能源资源再利用和环保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对其他的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构成和内容也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刘晓光建议,发展绿色产业要有国家战略、知识普及、政策配套,并制定标准。
刘晓光说:“我觉得这个领域非常大,一个是各种新能源技术的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等。还有就是新能源的动力技术。”
绿色经济、环保产业,也的确是首创一个新的重点发展业务。目前,首创集团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收购了数十家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量达到1000万吨,而世界大型水务公司的日处理量也只有1500万吨。
“下一步,我们正在研究探讨进入垃圾焚烧产业的机会。”刘晓光透露,绿色经济可以做的产业很多,比如再生资源的利用、新能源等。
关于新能源的动力技术,会上有人提到汽车,中国对汽车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例如北京这个城市来说,有340万辆汽车,现在开始拥堵。如果真有好的新能源汽车,那这个潜力会非常的大。也可以说它可能带动新能源动力技术的利用,中国可能有巨大的市场。
中国已经开始实施一项成为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第一大生产国的计划,并希望到2011年年底,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年生产能力提高到50万辆,成为这一领域的全球领航者。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