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大王鸿海不再满足于替别人生产手机、电脑,而且要大举进入零售业,控制IT产品的销售。台湾《工商时报》9月8日关于鸿海集团将在大陆启动“万马奔腾”计划的报道瞬间震动了国内的3C渠道行业。
按照台湾媒体的报告,鸿海集团将以子公司广宇为旗舰,搭配其与德国商业巨头麦德龙的合作计划,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在大陆投资100亿元新台币打造1万家3C连锁门店。
据悉,“万马奔腾”计划将是鸿海集团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其2010年的投资重心,“台湾首富”、鸿海集团掌门人郭台铭将亲自督导。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电子代工主业受到重创,为了避免业务过于单一带来的运营风险,鸿海集团计划大举转型,从研发、制造至量产的“以量取胜”的环境管理模式,转至“渠道为王”的经营理念,将在两年内大举扩展大陆渠道,并争取一线3C客户的直接授权,成为首家3C产业“一条龙”的最新产销模式。
2003年鸿海集团第一次布局大陆3C渠道,当时以赛博数码、数码捷豹和鸿利多数码量贩作为其大陆3C渠道的“三驾马车”,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数码捷豹已经销声匿迹,而赛博数码并没有实现当初500家门店的宏愿,鸿利多也面临被赛博数码整合的命运。
鸿海此番大规模卷土重来势在必得。但事实上,对大陆3C渠道市场虎视眈眈的何止鸿海和麦德龙,美国的百思买和日本的山田电机已经有所布局,而国内的制造商也同样瞄准了三四级市场,如海尔的日日顺和刚刚出现的“顺德家电”连锁,加上在网购渠道布局的京东商城、淘宝等,鸿海“万店计划”也面临多重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3C渠道市场即将出现一场大变局,国美、苏宁等电器连锁巨头今后是否能保持今日的垄断地位?谁又将在这轮变局中占据上风?
鸿海“二出祁山”
据介绍,鸿海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于2010年初在上海合资成立上海安心购商贸有限公司,并将麦德龙在欧洲已经广泛布局的Media Market的模式复制到中国,计划二年之内将开设超过万家Media Market门店。
根据鸿海集团公告,该公司透过子公司富士康(远东)间接投资太平洋国际有限公司,初期投资金额达5000万美元,透过后者投资上海安心购商贸有限公司,发展大陆3C及家电零售渠道。
对于鸿海其在大陆3C渠道的“二出祁山”,大陆的同行似乎并不看好。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认为:“中国未来20年国内市场的增长是吸引众多资金来到中国的重要原因,但是否所有的投资方都能如愿则要看经营能力。”
的确鸿海布局大陆的3C渠道并非首次,早在2001年底,鸿海集团便通过旗下广宇科技向台湾精宝整合行销和番薯藤收购赛博数码广场60%股权,并且很激进地把赛博数码的开店计划从原来的50家提高到500家。
与此同时,富士康通过转投资的方式在深圳设立了数码捷豹商贸物流公司,并且从亚太第一大渠道商台湾地区的“联强国际”中挖来不少精英管理数码捷豹,其目的就是将数码捷豹打造成类似联强国际的上游3C配销渠道模式。
此外,鸿海还在2003年在深圳成立了一家鸿利多贸易有限公司,这是一家3C商品量贩公司,它也是由鸿海旗下广宇科技投资,广宇科技100%控股鸿利多,当时鸿利多曾宣布其门店数量计划在2005年扩充到500家,借此打造大陆规模最大的3C连锁专卖店。
当时数码捷豹、赛博、鸿利多便是这个“鸿海大陆渠道王国”的三驾马车,而郭台铭也在2004年6月宣布,鸿海由3C进入6C,即新增加渠道(Channel)、汽车(Car)、内容(Content)。
然而鸿海在大陆3C渠道的这次出击并不成功,数码捷豹率先在2005年底宣布解散,而赛博数码在大陆的扩张也不顺利,中间经过多轮调整到目前只保留了40家左右的门店,而鸿利多目前的门店数量也只有几十家,并且在2007年已经被赛博国际整合。
虽然3C渠道领域的布局并不成功,但是鸿海却在大陆3C渠道领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按照台湾媒体的报道,“赛博数码”经过10年发展已跃升成为大陆最大的3C卖场连锁店,每月客流量超过840万人次,去年销售额超过新台币2000亿元,毛利超过百亿新台币。
记者了解到,赛博数码今年7月已经进驻重庆,并且计划在重庆周边的昆明、成都、贵阳、兰州开店,虽然赛博数码至今没有给母公司广宇回馈利润,但是随着其继续扩张其市场份额已经越来越高。
有了赛博数码和鸿利多的布局,鸿海集团对于进军大陆3C渠道的信心似乎更加充足,赛博国际控股的一位原营销总监告诉记者,“只要老板想做,就能够做到大手笔,而且是全世界最大,绝对没问题。”
赛博数码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鸿海这次要开设的门店并非国美、苏宁那样的动辄几千上万平米的大卖场,而是与鸿利多量贩类似的面积在100-200平米的小店,因此投资规模可能只需要100亿新台币,而其投资的大头依然是赛博数码的扩张。”
群雄并起
“现在很多人认为鸿海的‘万店计划’是天方夜谭,而且作为IT制造商的鸿海根本没有3C渠道行业的运营计划,其实这种轻敌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分析。
对于鸿海的卷土重来,大陆同行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孙为民告诉记者,“无论是百思买、山田电机、麦德龙还是鸿海,在金融危机后的行业低点加大在中国投资,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好中国内销市场未来20年的潜在增长能力。”
记者了解到,由于中国经济此前过于依赖于出口导致金融危机中其受到的冲击很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措施,除了直接刺激型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外,医疗教育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后都将改变中国高储蓄、低消费的发展模式。
孙为民告诉记者,“未来20年中国市场将是全球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到2030年中国消费的规模将从目前的全球第6位提高到第2位,而届时中国流通业对国外资本的限制也将逐步减少,这是外来资本瞄准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此之前,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的中国已经开始率先吸引国外资本的目光,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并且在上海开设多家自有品牌门店已经是2006年的故事了,而2009年8月美国私募基金贝恩投资拿出近20亿元资金参股国内最大的电器连锁企业国美电器,其目光也是瞄准了未来中国3C产品的庞大市场。
此外日本的山田电机也计划在2010年在沈阳、上海开设自己的门店,除了这些外来势力,中国国内的制造商也开始加大了自己的渠道布局。
9月15日,海尔电器(1169.HK)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定在上海投资8000万港元成立一家独资附属公司,专门拓展三、四级市场的销售、物流和服务网络,尤其抓住不断上升的农村市场需求,这是海尔集团继成立日日顺电器连锁后在渠道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
记者了解到,海尔集团于2003年成立的日日顺连锁到2008年的销售规模已经突破150亿元,同时其在国美、苏宁的销售占比却在悄然下降,根据国美电器发布的中报,作为其第一大供货商的海尔2009年上半年的销售占比已经下降到8.5%,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10.2%。
海尔集团商流推进本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11月发生的国美事件,以及此前我们与电器连锁合作中的低利润率,让我们认识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危险性,其实很多供货商都在探索发展自己的渠道。”
记者了解到,此前格力、美的自己的专卖店系统销售了国内市场近一半的空调,而TCL的幸福树、海尔的日日顺、长虹的乐家易等连锁都完成了在三四级市场的布局。
9月中旬,以美的、格兰仕等家电巨头主导的顺德家电商会宣布在顺德开出了第一家名为“顺德家电”的电器连锁,其目标是在未来3-5年内在三四级市场开出1000家连锁店,显然国内的3C渠道已经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
对于3C领域,此前已经有的太平洋、百脑汇、丰泽电子,以及各地的电脑城,以及宏图三胞、迪信通、中域、中复等IT通讯连锁,加上新出现的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网购巨头,3C零售这个利润率非常微薄,但是销售额很大的行业依然非常热闹。
谁是新一轮的主角?
“虽然3C渠道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目前从规模来看,国美、苏宁两家电器连锁巨头依然是最大的,所以鸿海这次的目标瞄准国美、苏宁也是很正常的。”罗清启如是告诉记者。
按照商务部公布的连锁百强2008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的销售规模分别以1045亿元和1023亿元位列前两位,而且国美和苏宁的3C产品销售比例已经逐步提高到30%左右,这意味着两家的3C产品销售额都在300亿元以上。
显然在3C渠道的竞争中两大电器连锁已经站到了前列,孙为民告诉记者,“除了一些上游的分销商外,在零售领域两家电器连锁已经是最大的,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将3C产品销售比重提高到45%以上。”
按照苏宁电器的计划,2009年其门店数量将增加到1050家,并且将在香港开出4-5家门店,而国美电器在净减少100家门店后其门店数量将依然维持在1300家左右。
不过整体来看,电器连锁过去5年的快速扩张期在2009年已经告一段落,这似乎给其他同行提供了进入的好机会。
赛博数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2008年底公司内部高级主管会议上,郭台铭曾强调,2009年将全力抢攻大陆IT渠道市场及家电连锁卖场,显然鸿海的“万马奔腾”计划已经酝酿了近一年时间,而鸿海此时进入的难度比两年前已经有所减少。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大陆的同行在收缩战线,这给鸿海重启渠道计划提供了空间,此外金融危机后商业地产的租金成本有所降低,这也降低了鸿海的开店成本。”
此外,为了降低运营风险,鸿海还找到了同样希望进入大陆3C零售市场的麦德龙,在即将成立的公司中双方将各占50%股份,鸿海“生产线+销售平台”的直销模式与麦德龙在3C零售领域经验的结合,让双方对原有的电器连锁造成了一定压力。
据介绍,赛博数码广场和Media Market可以通过搜集消费数据并以最快速度反馈到富士康生产线处,富士康在各地的基地对该周边的赛博数码广场都将起到强大支持作用,这是其他零售商所具备的优势。
不过鸿海和麦德龙的开店计划还面临着审批的压力,孙为民告诉记者,“此前百思买在中国开店最大的困难一是找合适的店址,二是要获得商务部的批文,为了开第二家店其等批文都等了一年多,作为外资的鸿海和麦德龙的新万店计划的审批过程可能也比较复杂。”
其实3C渠道的竞争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原来的电脑城、专卖店模式的销售比例在逐步下降,而电器连锁、IT连锁等比例在提高,而且新一轮的并购也在酝酿中。
记者了解到,此前国美为了进军通讯数码领域,曾收购了陕西蜂星通讯等地方连锁,但是在收购迪信通失败后告一段落,但为了提高3C产品的销售比例,其继续并购的可能性也在提高。
罗清启表示,相对于2005年—2008年家电连锁业“最盛期”而言,目前恰恰是规模领先、资本充足以及运营模式领先的家电连锁巨头重启并购战略的最佳时机。
他认为,苏宁电器仅以6000万元人民币不到的代价就完成了入驻东京秋叶原的梦想,这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不排除中国连锁巨头并购、参股海外家电连锁同行,如欧美处于困境中的Radioshack、DSG国际以及KESA电器的可能。
然而国美、苏宁也面临着鸿海等新势力的挑战,在新一轮的3C渠道大整合中,谁将是主角?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