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全国各地水价的“涨声”,围绕水务改革开始产生不少争论,究竟当前的水务市场存在些什么问题?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水务市场?水费到底该归谁所得?9月21日下午,搜狐财经举办水务改革论坛,以下是本次访谈精彩内容:
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 摄影:搜狐-刘丹 |
在新的体制下失误就很少发生了。所以说在效率提高和引进资金等各方面,市场化改革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深层次的解决了中国水务行业里面存在的问题。
当然改革也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改革就是利益结构的调整,要改革就有改革者和被改革者,反弹的力度也非常的强烈。比方说现在从水量上讲,可能外资占中国的水量在5%左右,但是其余90%多之中有一部分人有可能想把外资解决掉,不希望外资到在这儿来做事。外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体制性的问题,因为在比较的情况下,把旧有体制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了。
第二方面的问题,因为水务改革规模很大,也出现了一些失败案例。中国有600多个城市、有2000多个县,涉及到改革的项目挺多的,不出问题实际上是不正常的。这些问题我们有过分析,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政府在公用事业改革的时候,选择了信用不好、实力较弱的投资人,这样的投资人带来的问题是,当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去解决,所以在有的地方,出现了说燃气公司跑了的怪象,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政府选择投资人的时候选错了。
第二类,选择了有实力的投资人,有实力的投资人的市场能力也同样的非常强悍,在和政府在谈合同的时候,他们得到了很多的优势。这些地方政府失误在自己不会干,而且又自以为是,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无知无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把合同签了,签完以后马上就发现吃亏了,吃亏以后,这次不是投资人违约了,变成政府违约了。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是一个失败者,失败在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方面,当初签合同的时候承诺了很多对地方政府不利的条款,另外一方面,在履行的时候又没有办法履约,只好赖账,赖账以后破坏了地方投资环境。
第三类,政府和投资人双方脑子都不是特别的清楚,签了合同,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样的项目有一个特点,合作协议要执行几十年,不像买一个杯子,今天你买回去了风险就是你的了,全部解决了。在政府和投资人好多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签了合同,当问题发生的时候,翻开合同、翻开协议,发现没有一个明确的约定,然后双方就开始扯皮,政府认为投资人太坏,投资人认为政府不讲信用。
我们看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三类,这三类问题不能说明中国的公用事业改革不能进行,不能说明市场化不能进行,能够说明的是我们地方政府在操作项目的时候,在选择投资人的那个环节上应该认真的去做事,应该遵守科学规律,现在我们叫科学发展观,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去办事,不能傻乎乎的去做决策。这实际上是对政府智慧的一种考验,也是对政府执政模式的一种挑战。在公用事业改革以前,我们的政府已经习惯了强势政府,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摆平,但是走进市场化以后,政府终于有摆不平的事情了,这种价值观念是问题的核心。
要解决问题就应该从源头做起,就是在以后的公用事业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不出问题。如果能够把国际国内的经验吸收进来,这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现在要问下一步的公用事业改革往哪走?公用事业改革不能走回头路,中国以前解决问题经常走极端,国有企业出问题了要改革,市场化出问题了要国有化,国有企业又有问题又改革,这样走极端的情况,使我们整个社会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我们现在谈公用事业改革,谈不上第二次公用事业改革,本来应该回到改革正常的轨道,那就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必须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把这些经验和教训制定成政策,去指导后来的公用事业改革工作,这样的方式是科学的改革方式,这样中国的公用事业改革也能够达到引进资金、提高效率的目的。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8213。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