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探路者)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成为第八家“过会”的创业板企业。即便不考虑上市后的溢价,公司实际控制人盛发强、王静夫妇也将因此身家过4亿元。
市场占有率第二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探路者拟发行股数为17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6700万股,募集资金将投向营销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
2009年2月20日,中纺协户外用品分会发布的《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8年度调查报告》称,2008年,全国户外用品零售总额达到36.5亿元,与2007年同期增长53.3%;全国户外用品出货总额达21.8亿元,同期增长54.6%。
与韩国户外用品最多时拥有近2000个品牌相比,中国2008年拥有415个户外品牌并不算多。但是激烈的竞争,让“活下去”成为这个在中国仅有10年左右发展历程的行业关键词。
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属的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对2008年度全国户外品牌调查汇总结果,按销售量计算,探路者市场占有率为行业首位;按照销售额计算,探路者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名行业第二位。显然,这次上市将有助于探路者进一步扩大在国内户外运动用品的市场领导地位。
国内户外运动用品行业仍无法摆脱“中国特色”——快速饱和与过剩同存,企业能否存活下来还取决于自身核心的竞争力。广州一家户外用品经销商对本报记者说,“迅速成长是不可避免的混乱与无序,缺乏专业的设计师,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营人才,很多所谓的设计师其实都是工业设计出身。”
对此,身为探路者“舵手”的盛发强深有体会,“没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是难以长久的。”因此,探路者2008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的研发中心,一支由68名专业人员组建的研发团队来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
身家过4亿元
发售完成后,探路者的实际控制人仍为盛发强、王静夫妇,两人将分别持有31.77%和14.25%的股份。盛发强现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探路者此次拟发行股数为1700万股,募集资金近2.2亿元。据此测算,其发行价应高于12.94元/股,盛发强、王静夫妇所持股票市值约为4亿元。考虑到公司上市后股价仍有上涨空间,二人的身家将远不止4亿元。
探路者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户外用品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据探路者公司网站介绍,其营销网络已遍布全国133个大中城市,标准化门店达400余家。200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15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85万元。
户外品牌的成熟时期比普通的体育运动品牌要长得多,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来支撑。盛发强认为,国内著名运动品牌“李宁”在品牌塑造上的方式值得学习。与探路者的方式不同,“李宁”采取的是衍生战略,在自己的运动用品旗下直接加入户外的品类,利用自己原有的品牌认知度进军市场。
10年100倍
事实上,盛发强的创业之路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
从小就喜欢探险和户外运动的盛发强,大学毕业后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1994年,在一次“全国专利新产品博览会”上,盛发强看中了一项专利产品——折叠式休闲帐篷,并以5000元的低价购买了这一专利。
拿到专利后,盛发强去江苏学习了一个月如何做这种帐篷。1995年,他注册了北海天惠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从事帐篷设计生产。他投入10多万元,生产了1000顶帐篷,命名为“天乐”品牌。这是探路者的前身。
经过几年艰苦发展之后,1999年1月11日,盛发强“北上”,注册了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放弃以前的“天乐”品牌,全新启用“探路者”。产品也从单一的帐篷发展为服装、鞋、背包、帐篷、睡袋等几个大类。
回忆二次创业的日子,盛发强说是一段艰苦与快乐并存的日子。那时候,盛发强身兼数职,是老板,可有时候还是质检员,接下来可能又会是搬运工……
转眼10年过去了,探路者已经坐上了国产户外用品的第一把“交椅”,从招股说明书上的财务数据上看到,2008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12亿元,净利润2550万元。
在2009年公司成立10周年的庆典上,盛发强感慨万千。他说:“10年奋斗,历经1999—2003年的艰难创业期和2004—2008年的快速成长期,探路者实现了当初增长100倍的梦想。”这个奇迹能持续多久?这是投资者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