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已经在国内喊了两年多时间,在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增长的背景下,各家银行绿色信贷规模是多少?占信贷投放比例又是多少?要回答这些问题,绝非易事。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绿色信贷“还是政策层面上的东西,因为缺乏激励、考核等相关实现机制,具体的操作还很滞后”。
银监会人士表示,绿色信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重点依靠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来推动绿色信贷执行,这造成了银行绿色信贷“各成一家”的局面。
政策缺乏清晰标准 工行7月对外公布,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已近4000亿元,涉及6万多户企业,其中环境保护、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其他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四个领域项目贷款余额均超过500亿元。
但能像工行一样拿出上半年绿色信贷确切数据的银行只是少数。
建行新闻宣传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建行还没有公布上半年绿色信贷数据,因为这涉及对贷款投向和企业项目的考核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银行没有专门的部门去统计绿色信贷,只能根据相关政策一点点计算出来。而且,由于国家并没有出台统一的统计标准,因此,统计数据基本上是“各成一家”,没有什么可比性。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除建行外,其余多家银行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由于绿色信贷的概念宽泛、标准不一,除了数据统计外,银行的具体业务也受到了影响。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由于各家银行执行标准不一,有些项目在这家银行贷不到款,转身到另外一家却可以贷到。
据了解,绿色信贷政策早在2007年7月30日就已出台。当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联合提出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希望通过金融杠杆来解决国内日益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意见》中缺乏清晰的标准,这给银行执行带来了困难。“绿色信贷要落到实处,要么依靠政府的强制执行,要么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但当前国内银行的绿色信贷依然处于政策层面阶段,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严格的标准,导致绿色信贷这个金融杠杆发挥的作用有限。”曾刚指出,绿色信贷涉及众多环境风险评估等技术标准的专业问题,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银行“没有动力”去执行绿色信贷政策。
银行开拓国际融资模式 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国内银行采用的绿色信贷模式也各不相同。
兴业银行就走上了国际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把涉及绿色信贷的风险评估交给咨询融资机构去打理,这样就省去了一定的信贷评估成本。
与兴业银行合作的机构是世界银行下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的北京代表处。国际金融公司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的节能减排贷款共98笔,贷款金额共37亿元人民币;
北京银行贷款共8笔,贷款金额共1.18亿元人民币;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已合作完成1个备批项目。
“绿色信贷是国内的叫法,我们主要是按国际上惯用的节能减排贷款或碳金融来定位。”国际金融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朱闻琴女士表示,“我们主要向银行提供企业担保、风险评估这两大块支持。”
朱闻琴表示,“我们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为了帮中小企业争取到银行节能减排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会向银行提供相应的节能减排融资产品的设计、风险控制、能效项目调查等技术支持和融资服务;同时,还与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形成了风险共担的一种合作模式。
据朱闻琴透露,国际金融公司与北京银行合作节能减排融资项目以来,北京银行已经提供了总计1.33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重点是中小企业。
“这种模式主要是借鉴欧洲一些较为成熟的做法,其本质还是一种激励机制的体现。”曾刚表示,因为国际金融公司提供的这些融资服务,主要涉及的是带有盈利性质的节能减排金融产品,对企业和银行都有一定的回报。
但这种借鉴而来的模式,也并非最成熟的。曾刚表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碳交易市场都处于起步阶段,还在摸索尝试,大家都在寻找一条对银行、企业都有动力的融资模式。”
支持政策或出台 “因为涉及的技术标准太多,银行没有统一的绿色信贷数据统计标准,也没有风险补偿的激励机制,目前绿色信贷更多是靠信贷损失带来的危害,促进银行提高风险意识。”银监会统计部人士介绍,目前国内银行主要按行业划分贷款,行业中具体哪部分贷款可以定义为“绿色贷款”,主要参考的还是2007年的《意见》和节能减排的相关指导意见,因此银监会鼓励银行将重点放在内部风险控制上,对信贷造成的环境风险一定要有评估。
该人士称,陕西凤翔东岭冶炼公司因铅排放超标造成污染被关闭后,与之相关的银行信贷也会遭受损失。“随着国家加大对污染企业治理,银行的放贷行为更加审慎,这也是推动银行更多选择绿色信贷的原因之一。”
据该人士透露,“目前环保部正在联合财政部推动绿色信贷的财政优惠等支持政策的出台。”另外,银监会也就碳减排成立了“碳金融课题组”,目前开始加强对绿色信贷、节能减排等金融机制具体措施落实的研究。
“另一方面,就是借鉴国际上一些融资模式,比如开发相关的节能减排融资产品。随着经验成熟,这些融资产品为银行带来盈利后,也相当于一种激励机制。”银监会人士称,统计标准不一,并不妨碍银行在探索绿色融资产品方面的创新。
“未来一段时间,都是绿色信贷的尝试阶段,国内银行已经看到了节能减排融资产品的前景,正在加强知识和人才储备。”曾刚表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