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09年第三季度例会日前在京召开。会议称,下一季度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这些在一季度例会报告显著位置曾出现的措辞,在二季度的报告中一度“销声匿迹”。
“这并不意味着央行回笼流动性的操作思路会有本质的变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自7月货币政策出现“微调”开始,央行对流动性的管理就持续加强。
今年以来,我国贷款增长速度和新增额均创近年来最高纪录。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7.4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还多2.5万亿元。有市场消息称,9月份新增信贷可能超过6000亿元,如此一来,三季度新增贷款将超过1.36万亿元。
与此同时,M1、M2持续的高速增长可能堆积的通胀风险,也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此前,曾有机构预测,考虑到通胀风险的上升,货币政策将有可能在第四季度转向。
但是央行副行长苏宁9月17日曾明确表示,央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责任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下半年至明年都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央行仍以“微调”为主。
9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央行进行了1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较上周同期减少200亿元。同时还暂停一次中央银行票据发行。“为保持国庆期间的资金供给,央行操作明显偏松。而本月有几只大盘股问世,也使得央行的这一倾向得到强化。”交易员称。
“但考虑到2000亿元定向央票在9月缴款,央行回收流动性充裕的意图明显。目前来看,"微调"还将视实体经济的恢复状况而定。”鲁政委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9月5日结束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就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基本达成共识。但随着各国经济复苏的程度有所不同,刺激政策的退出分歧已经初显。
野村证券研究报告预测认为,与美欧日不同,亚洲央行的财政刺激政策全部用于经济复苏,而不是解决银行部门的问题,这使得该地区的流动性已急剧泛滥,预计亚洲部分经济体未来将集体收紧货币政策。其中,韩国将率先于11月加息,而印度、印尼、菲律宾、中国台湾地区等都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加息。(记者黄竞仪) (来源:北京商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