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经济回升基础 离不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 阎 岳
“下一季度,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是央行对今年四季度货币政策的公开表态,并形成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议。
即便官方的态度已经明确,我们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必须在四季度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巩固经济回升趋势离不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定,对中国经济持盲目乐观态度是不明智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的看法代表了官方对当前中国经济的看法。
本月中旬举行的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称,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中国正处于确保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因此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姚景源称,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持续下行的趋势得到遏制。目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处在企稳回升、企稳向好的基本状态,但仍带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基础还不稳固。
中国经济基本面构成三要素的城市化、工业化 、市场化等依旧强劲,是未来中国经济强有力的支撑。保持这种势头也离不开货币政策的支持。
此外,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回暖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中国的出口仍将面临严峻挑战。他提出,“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的工作仍需不懈努力。
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离不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季度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出,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要继续增强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与西方国家200多年的消费金融业务比,我国的金融业务发展时间很短。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消费金融业务无论在消费范围、服务内涵、服务手段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商银行总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张福荣近日表示,国内消费信贷规模从有统计数据的1997年是172亿,发展到去年末是37000亿,10年来增长了200多倍。在各项贷款比重原来是0.2%,现在是12%左右,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优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尽管国内消费金融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上消费对GDP的贡献平均接近80%的比例相比,我们的消费这架“马车”才算刚刚启动,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
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话语权的提升离不开货币信贷的支持。
为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源和大宗商品,并寻求敲定长期战略供应交易。中国的资源需求对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有重大长期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不仅仅在购买原材料,还寻求对生产这些原材料的国家和公司进行投资。
这些海外投资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显然是不够的,需要银行提供信贷支持。
就在9月28日,渤海商品交易所揭牌在天津揭牌。该交易所充分依托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点的政策支持,其职责就是搭建与国际接轨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推出原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属及农林产品等交易品种,其目的就是增强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上的定价权。
即便是建立这样一个交易平台,也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支持。在揭牌仪式上,渤海商品交易所与工行、建行、交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此外,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三农”与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同样也离不开金融支持。
时光荏苒,距离决策层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近一年。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国内经济没有实现“硬着陆”,并且在短短的一年内就走出了“泥淖”,重又走上了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在这个过程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