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在本周二突然决定加息,将其政策利率从3.0%提高25基点至3.25%。加息的时间早与市场预期。澳大利亚央行的举动标志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的正式启动。我们估计,澳大利亚的政策利率明年底之前还将上升125个基点。
第一, 货币政策应该有足够的前瞻性。要充分认识到,从货币政策的变化到对同比CPI增速产生实质的影响,一般有一年甚至超过一年的时滞,所以不能等到通货膨胀已经达到政策目标再开始紧缩。澳大利亚央行和政府在”货币政策声明”中正式强调 ,货币政策制定必须是有“前瞻性的”,“因为从政策出台到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胀有一个时滞,而且通胀预期对通胀本身会产生重要影响”。
澳大利亚在这一轮加息之时,CPI同比升幅为1.5%,还远低于官方目标2-3%。目前CPI同比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但其央行预计其下降已经开始减速,此后会抬头 (我们估计明年第二季度会达到2.2%),就决定及时改变政策方向。笔者认为,有前瞻性的中央银行一般应该在CPI 同比在进入目标区间之前的相当一段时间之前就应开始加息。
第二, 澳大利亚央行的决策表明,资产价格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反映函数的重要自变量。本周澳大利亚的加息,普遍认为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其央行的声明中,特别提到“房屋贷款增速强劲,住房价格明显上升”,作为支持加息决策的背景。对中国的启示是,不应回避将稳定资产价格作为中央银行调控内容的现实要求。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是CPI增长的重要领先指数,同时房地产的大幅波动会导致银行和股市等金融领域的重要风险,作为对金融稳定有全局责任的央行来说有必要将调控房地产贷款增长和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第三, 货币政策转向时所要求的GDP的增长速度不应定的太高。我们估计,澳大利亚今年的GDP增长速度只有0.8%,明年在2%左右,接近但不到该国的长期增长潜力。很明显,澳大利亚央行的考虑是,货币政策在GDP增速见顶之前就应该转向,理由同样是从货币政策到对实体经济起作用有一个时间滞后。在中国,如果等看到同比GDP增长飑升到12%再开始紧缩,则就已经晚了。因为那时,经济增长已经超过潜力,增长过猛的本身就将导致下一轮(上一轮为货币扩张导致)的物价上涨压力。看见过热才开始紧缩,会被迫要求加大力度,从而人为地造成大起大落。笔者认为,为了避免大起大落,中国在同比GDP增长速度达到10%,CPI 通胀达到1.5%时,只要通胀的趋势还是继续上行,就应该开始采取小步走的进入加息周期。
有趣的是,澳大利亚的经济学家对我说,该国提早开始加息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使得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受益。如果中国的刺激政策的外部效应—使澳大利亚的GDP增长保持在0.7%--已经足以使其央行开始退出刺激政策,中国在GDP同比增长今年基本可以确认会达到8-9%(明年一季度同比会超过11%)的时候就更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增长的根基不稳。
第四, 不要过度担心“如果中国早于美国加息就会导致热钱流入”。澳大利亚由于没有资本项管制,在其加息以前就有大量的以套利为目的的“热钱”流入(这些投机者用极其低的利息借美元来换成澳币享受利差),从而将澳币对美元的汇率在过去六个月内推高了近50%,但这没有导致经济和政策上的恐慌。澳大利亚加息之后,这种套利行为还在加剧。但资本流动和货币升值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不能改变央行以保持物价稳定、防止地产泡沫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导向。在中国,虽然汇率没有足够弹性,但监管当局手中还有很多行政性的手段可以控制热钱(在2008年笔者曾建议过的一系列措施还可继续使用),2010年人民币升值也不会象2008年初那么快,存款准备金还有很大的上调空间可以用于对冲,所以没有必要过度担心热钱流动带来的风险。另外,如果中国的货币政策(比如通过两三次加息等)能有效地稳定房地产市场,将年均房价格上涨幅度从15%降至5%,则反而有可能减少热钱流入的冲动。
第五, 中国已经没有在国际排行榜上“过早加息”之忧。由于澳大利亚的领先加息,中国就不会是第一个加息。另外,韩国央行已经公开表示对房地产过热和贷款加速的担心,很可能会在加息排行榜上名利第二。所以中国最快也将是第三名。在这个意义上,既然加息已经在比中国经济弱得多的国家都已经成为趋势,中国就不再会冒“过早引领世界进入紧缩周期,人为导致经济二次下行的”的风险。
2009年10月8日
(作者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