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至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年会按照计划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本届年会还预设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辅会——IMF第一次对话全球“批评者”,进行正面交锋。
10月1日,20余名IMF民间批评人士按照计划会奔赴土耳其,与IMF执行总裁卡恩会面,为IMF治理改革建言。
“IMF主动倾听我们的声音,这是IMF治理改革的一大进步。”美国NGO组织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New Rules For Global Finance)执行总裁格里斯格拉伯(Jo Marie Griesgraber)告诉本报记者。
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是IMF此次指定的民间组织建言协调人,格里斯格拉伯预计IMF会给此次会面安排1-2小时的时间。
随着IMF在G20匹兹堡峰会上得到20国领导人支持,承诺转移至少5%份额给发展中国家,更多转让细节有望在伊斯坦布尔年会上达成。
吸收这些为发展中国家说话的民间组织力量、扩大发展中国家成员话语权,这一系列追求公平原则的行动是否意味着:法国社会党人卡恩领导的IMF在政治上正在向左转?
“第四支柱”建言治理改革
世界上有超过100家批评IMF治理的民间组织,它们存在20年来致力于争取IMF治理合理化,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的贷款条件和平等的发言权。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Oxfam)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组织。
这些民间团体一般由IMF和世界银行前员工、经济学家、律师组成,他们活跃于华盛顿、伦敦、东南亚各地,为国际金融机构治理合理化而奔走。
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是IMF此次指定的民间组织建言协调人。2008年9月,格里斯格拉伯收到IMF执行总裁卡恩的来信,邀请她领导IMF的民间批评人士联合为IMF治理改革建言。
邀请民间组织参与治理改革设计是卡恩的创举。他将民间组织建言的机制取名为“第四根支柱”,欧美通常将媒体视作社会第四根支柱,卡恩的这一命名明显有效仿之意。
“建立第四支柱,是执行董事强调IMF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最贫穷国家重视的表现。我们需要他们的投入。”IMF对外关系总监莫雷(William Murray)说。
“第四支柱”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引起全世界主张南北经济平等的民间组织极大兴趣。该组织在网络社区上成立“第四支柱论坛”供各国民间人士交流信息。目前已经有197人在此网络社区注册,他们分别来自拉美、非洲、美国、英国、东南亚等地。
今年9月,一份代表民间组织声音的《IMF治理改革建议》出炉。它汇集了全球金融新规则集团与亚非拉三大洲的多家民间组织6场视频会议的成果,并由牛津大学教授隆巴蒂(Domenico Lombardi)执笔写就。
民间组织的首要主张是改革执行董事会权力结构。目前的24席董事会事实是由8个代表单一国家的董事和16个代表177个国家的董事组成。“代表多国的董事很难与自己的选民有效合作,而这些选民包括最贫穷国家。” 格里斯格拉伯解释道。
该报告还主张对执行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
9月8日,第四支柱的代表与IMF执行总裁卡恩在华盛顿举行会晤。10月1日,双方还打算在土耳其继续讨论。
“虽然现在看不出基金会采纳多少我们的意见,但它能够倾听就是好事。”9月29日,格里斯格拉伯在踏上去伊斯坦布尔的班机前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
IMF路线左转
邀请民间组织建言,反映了IMF的民主化改革倾向。
IMF现有的治理机制不够民主。比如发展中国家在决策中话语权太小。IMF有186个成员国,日常行事主要依靠执行董事会完成。这个董事会有24个席位,交由24个国家的财长把持。这其中,除了8个席位单独代表8个大国之外,其他16个席位笼统代表了177个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难以参与决策。比如伊朗在董事会有半个席位,然而这半个席位在法律上却还要代表巴基斯坦的利益。
又比如美国单独拥有一票否决权。在基金内部,重大决策需要85%的投票支持才能通过。而美国拥有超过17%的投票权,事实上有了一票否决权。它是基金里唯一有一票否决权的国家。这一点颇受批评人士诟病。
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韦斯布罗特(Mark Weisbrot)就尖锐地指出:“世界银行和IMF是世界上有经济政策执行力的国际机构中,规则最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机构。”
此前,IMF内部已经有三个研究小组分别提交过治理改革建议,它们分别是独立评估办公室、执行董事会成员组和杰出人士组(由南非财长领导)。
但三个组织由于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相互冲突。据了解,独立小组提出的某些意见曾遭到执行董事会反驳,理由是:“这是董事会的事情。”
引入“第四支柱”是IMF走向民主化的表现之一。除此之外,IMF提高发展中国家份额的努力和放宽借款附加条件的做法,也显示出IMF在向更民主的方向发展。
份额改革是IMF治理改革的核心。目前各成员国的份额大小由经济体大小和开放程度决定。一国在IMF拥有的票数是根据份额大小折算而出。因此份额越大的国家在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就越大。
目前的问题是新兴国家份额不符合其经济实力,而欧洲小国份额则过高。如何将欧洲小国的份额适当转移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份额改革的焦点。
2008年以来,IMF在这方面取得两次重大进展。一次是2008年4月通过决议,转移2.7%份额给发展中国家,另一次则是今年9月G20匹兹堡峰会上,承诺再次转移5%份额。
向左迈出第一步?
只是现在要做出IMF政治路线左转的判断似乎为时过早,因为所有的措施尚未产生明显效果。
“第四支柱”能在治理改革上发挥多大作用?格里斯格拉伯对此并没有把握:“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会在多大程度上采纳我们的意见。”而提高发展中国家5%份额的决策目前仍未落实。
2008年4月达成的份额转让因为一些成员国拖延,至今尚未生效。目前,该协议仍有待约37个国家的政府批准,其中包括约10个G20成员国。这个情况有望很快结束,因为G20匹兹堡峰会上,领导人们承诺会尽快批准这项改革。
G20匹兹堡峰会上达成的5%转让承诺,若要实现,也会是一场硬碰硬的政治较量。博弈的关键在于,由哪些国家出让份额?哪些国家得以受让份额?按照G20峰会《联合声明》的描述,这次转让将以现有的份额计算方程式为基础来进行。该方程式对那些富裕的小国更有利。
“现有的方程式继续给欧洲和美国很多份额,而没有给低收入国家什么份额。”格里斯格拉伯说。
这并非意味着5%的转让难以实现。卡恩自己也承认,最终实现这一轮改革“不会依靠单纯算术,会有很多政治较量在其中”。
知道份额改革完成以前,人们对IMF左转的想法只能是一个愿望。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社会主义者”卡恩的领导下,民间批评声音正在被引入治理改革设计,而份额过多的国家也迟早会交出一些权力。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争取应有话语权的道路还很长,而IMF内部话语权的平衡,只是南北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平台上话语权平衡的一个缩影。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