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左小蕾:澳洲加息 其他国家难跟进

2009年10月10日06:4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9月27日,G20匹兹堡峰会上,20国领导人联合发表公报,各国承诺继续推行经济刺激计划,直到复苏的步伐稳定为止。

  10天后的10月6日,澳大利亚中央银行意外宣布:将基准利率从3%提高到3.25%。

这一动作如晴天一雷:一方面,立即引发全球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连锁反应;另一方面,为各种经济复苏预期的推断,似乎给出了一个答案。

  澳央行加息,是预示着经济向好,还是防止通货膨胀?会不会引发西方经济体跟风退出刺激政策?会不会影响中国?带着这些疑问,每经记者请几位专家进行分析。

  澳洲经济率先触底

  NBD:各位专家好!9月27日,在G20匹兹堡峰会上,20国联合发表了公告,称各国将继续推行经济振兴计划。但是,10月6日,澳大利亚中央银行率先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了25个基点。这对整个世界经济传递出一个怎样的信号?

  左小蕾:澳央行提升利率的概念是什么?实际就是在紧缩货币。通常看,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通货膨胀。采取货币紧缩,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把握住特定的时间段。就是说,实施货币紧缩措施,不是在经济刚刚复苏的时候,而是在经济开始要繁荣且有可能还要偏过热,通胀预期正在被强化的时候,这样可以防止通胀预期。所以,我认为澳央行加息发出的最重要信号,就是通货膨胀的预期正在形成。

  按照经验,经济复苏过程中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比如说,CPI是负数的时候就不会发生通胀。通胀是对价格上涨过快的预期,防止预期变成实际的通货膨胀,就要提前动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澳央行的文件还强调随后有一系列的货币调整措施,这说明澳洲央行进入了实质性的防止通胀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澳央行加息的做法,与前不久召开的G20峰会所达成的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完全不一致。

  赵锡军:澳洲央行尽管调整了0.25个百分点,但还属于微调,政策的基调没有变。澳大利亚为什么要提前调整利率?我认为,主要是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另一方面与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和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金融危机影响的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来讲,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做的最大一件事是去杠杆化;对企业而言,做了两件事:一是去库存化,二是去产能化。很多企业在去库存化中仍不见效果,就进一步采取去产能化的办法,像汽车产业开始停产或半停产。到现在为止,经过去杠杆化、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三个阶段,经济触底。那么,谁率先能感受到经济触底?就实体经济而言,就是提供原材料的企业和国家,而澳大利亚恰恰就是以提供原材料为主的国家。也就是说,澳大利亚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感受经济触底,本国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向正轨。

  NBD:这么看来,对通胀预期的加强,是此次澳大利亚央行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张老师、刘老师,你们怎么看呢?

  张明:我认为这反映了短期内,他们对本国以及全球经济恢复的乐观。因为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型的国家,来自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资源进口,对他们的经济起到巨大支撑作用。经济的恢复,拉动需求上升,才会对澳大利亚的外贸出口带来刺激。从目前来看,在未来一年之内,全球经济复苏的走势是比较明确的。从今年第四季度,持续到明年上半年,经济从低点反弹趋势比较稳定,因此澳大利亚对全球的进口需求就会比较乐观,所以,通货膨胀风险成为他们现在关注的因素。

  刘煜辉:可以说澳大利亚在此次危机中,是一个纯收益的国家。除了2008年第四季度因为受到全球经济拖累,澳大利亚GDP出现一次负增长之外,进入2009年一直是正增长,这跟欧美大相径庭。

  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看什么?我同意其他专家“澳高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判断,因此这次加息,说明他们对未来全球各国的资源进口需求比较乐观。货币政策一般盯住未来6~12个月的市场走势,这意味着澳洲当局对未来6~12个月的外贸出口额都比较乐观。

  其他国家难跟进

  NBD:澳央行加息,是否意味着西方经济体刺激政策退出机制到来,其他国家会不会跟进?

  左小蕾:澳洲货币加息,表明率先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而美国已经声明,他们不退出刺激政策。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与IT泡沫时期非常类似,美国发生IT泡沫之后,开始放宽货币政策,遏制高失业率,拯救经济。但到后来经济恢复之后,也并没有收回宽松的货币政策,低利率保持了很久。结果推动了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扬,导致金融衍生产品的膨胀,最终带来了这轮金融危机。这一轮更糟糕,美国所有的银行都变成了投行。投资银行行为,重操旧业,就是加剧了资金循环的游戏,包括石油、商品和粮食以及大宗商品市场,都在涨价,大大超出了实体经济的恢复需求。美国本次的货币刺激措施,跳过了上次涉猎房地产实体经济的范畴,而直接进入金融膨胀阶段。

  由此看来,澳洲加息是明智之举,是对银行资本游戏的一种警示,至于是不是意味着西方经济体刺激政策退出机制的到来?恐怕不会。

  赵锡军:我的看法是,西方经济体刺激政策退出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各个国家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一样,所以,退出的时间不会由此引发,更不会一刀切。澳大利亚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幅度轻于美国,所以可以提前加息,但加息并不意味着改变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张明: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加息,才会引起其他国家纷纷跟进,这就是美国,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为美国金融资产的地位决定了如果其他国家不跟进加息,就会导致其境内的短期资本外流,进入美国。而澳大利亚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吸引力,所以也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什么压力。

  我预测,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进入明年下半年后,美联储会出现危机后的首次加息,加息力度要视届时的经济数据和通胀风险而定。眼下,由于美国的消费数据回暖情况比较恶劣,失业率也在上升并且有保持高位的趋势,所以今年第四季度,一直到明年上半年,美联储不会加息。

  欧洲会紧随美联储而动。欧洲经济复苏的龙头,主要看德国。德国经济复苏的杠杆,要看对美国的出口。利率上升导致的汇率提高,将对德国对美出口带来负面作用。所以,如果美联储不加息,欧洲央行不可能贸然行动。

  刘煜辉:我认为不仅仅是短期,从长期看也是难以跟进的。因为这次欧美国家的经济调整,不仅仅是次贷危机那么简单,他们还面临两个长期性问题:一个是随着次贷危机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破碎,消费习惯必须得到调整;另外一方面,就是欧美将继日本之后,进入严重老龄化的阶段。现在英国已经开始了。从赡养率的角度看,美国从2010年起老龄化也将加速。到了2019年,美国将进入1个工作的人养3个不工作的人的时代。这从基本面上决定了欧美的私人部门需求将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企,所以经济的有效复苏很值得怀疑。

  我认为将来欧美加息只有两种可能:就是过分的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失控,美国为了挽救美元、抑制通胀,会紧急加息;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新的增长引擎横空出世。通过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居民财富,从而将全球经济彻底带出危机的阴霾。除了这两点,我看不出其他国家有跟进加息的可能。

  中国给澳“定心丸”?

  NBD:澳大利亚出口增长强劲趋势,那么,全球各国的进口需求,跟他们的经济复苏能不能等同起来?

  刘煜辉:只能说短期的反弹是肯定的,这个短期反弹将对各国的资源进口形成支撑,但不一定意味着真正的复苏。澳洲也未必相信全球性的复苏已经到来,之所以对短期反弹比较肯定,是因为充分了解了中国的国情,以及发达国家的市场规律。

  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政策投入经信贷推动,将中国经济保持客观增长速度,也给澳大利亚带来很大的外部性。他们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最起码在未来半年到一年是不会消失的。

  从财政来看,中国的财政政策的子弹还有很大空间。今年第四季度,我国财政投资还有两千亿人民币的余额,明年则有5800亿的余额。因此,未来即使没用那么高速增长的新增贷款,光靠财政支撑,各种项目的上马速度也将保持高位增长。

  而信贷收缩的可能性更小。因为我们现在上马的很多项目是中长期项目,今年投放的贷款可能只是第一批资金,后续投资必须跟进。这就决定了明年我们的新增贷款至少能保持7万亿的规模。这使我们对资源的进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可以说,中国保增长的措施,给澳大利亚吃了个“定心丸”。

  给他们吃下第二个 “定心丸”的,是西方国家补库存的市场周期。去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导致生产剧烈萎缩,很多产业库存高企,厂商就不进货了。经过了大约6个月的消耗,库存已经进入了较低的水平。从今年3月份开始,西方国家的企业开始前后进入补库存的阶段。这是一个市场周期的调整,这个周期将维持6~12个月,也就是可以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

  但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国家,支撑进口的因素并不一定意味着复苏。中国政府推动和信贷拉动的投资,能否真正唤起私人资本的参与,还需要观望。欧美方面,这轮补库存,可以理解为报复性反弹。反弹过后补库存的历程能否继续跟进,他们私人投资、私人消费的需求能否继续支撑库存跟进,也不得而知。

  中国应盯住美国

  NBD:你们认为中国央行将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如何呈现自身的角色?

  左小蕾:中国CPI还在负增长,所以,年内不应该加息。但是,非常重要的是,明年的经济走势可能更快,价格继续上扬,只要环比增长1%,同比就会很快变成3%。这个时候要有区别,就是要厘清哪些是翘尾影响的新增因素,就算涨到5%,也属于翘尾因素影响,实际还是在可控范畴之内。把握住并调整好这个环节,是一种艺术。

  其次,中国一定要盯住全球经济主体、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要达到同步调整。如果先于美国调整,就存在风险,之一是利差很大,利差大就要被动地调入很多国际资本,资本流入就要结汇,结汇实际上就是发行了货币。最后,将抵消货币政策,将回到2004年和2005年的状态,最终推高通货膨胀。

  刘煜辉:从国内经济环境的层面看,我预测由于翘尾因素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明年CPI会在第一季度之后出现一个冲高,有可能突破5%,然后开始回落,也就是全年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中国央行对利率的调节,主要是紧盯CPI。所以,如果加息,我觉得央行会在明年春节前加息;如果没加,那么节后再有动作的可能性比较小,否则可能将导致CPI在日后加速回落。

  其他的调节方式,信贷规模控制的可能性不大。经济没有出现稳定的复苏前,不太可能做规模控制。

  法定准备金率的调节可能性不大。央行调节准备金率,主要是盯顺差,盯国际收支。我预测明年我国顺差可能仍然会进一步收窄,有的月份甚至可能逆差。

  西方补库存的周期,将更加带动本国产能的恢复,中国出口受此拉动的因素我认为不大。而美元走弱将在未来6~12个月内成为必然趋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对我国出口额带来负作用。所以,准备金可能还将保持稳定。

  张明:如果资产价格在第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出现泡沫的话,那么也存在上调利率的可能。只是出于对人民币汇率的考虑,不会出现明显上调。当然,加息的力度要看经济复苏的程度,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明年下半年升息100个基点的可能性是有的。

  NBD:从4位专家今天的解读来看,澳央行的加息,并非个别事件,虽然澳大利亚的做法未必会引起全球主要经济体提前启动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但是,很明显,这种做法引起了全球市场的震荡,特别是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会继续下去,或许,加息的做法可以给中国的宏观调控提供有益的启发。谢谢各位。

  对话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徐奎松 刘琳

  对话嘉宾

  左小蕾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煜辉 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张 明 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董丽玲)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