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惧中国经济影响力出招“应对”损人不利己
不久前发生的印度政府收紧对中资公司签证政策一事,最近有了新进展:经过我驻印使馆与印度内政部交涉,目前印方已同意将离境最后期限,从原来的9月30日延长到了10月31日。
近年来,中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在去年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国,印度也成为中资公司承揽建设项目的最大海外市场。但是,印度内政部近期收紧主要是针对中资公司的签证政策,已造成中国基础设施承建公司和大型高科技企业难以按期履行数以百亿美元计的合同,中印两国企业将面临巨额的商务纠纷和经济损失。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此功能,请点击这里访问经济频道。
“商务签证”模式生变:“签证”问题成中企在印最大风险 一直以来,印方对在印度承包项目的中资公司人员的签证政策,都按名义上需申请“工作签证”事实上采取“商务签证”的模式处理。
中国驻印度使、领馆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印度签证政策规定,赴印从事工程项目的人员应申请“工作签证”,但由于工作签证须经印内政部审批,审核周期长、印方受理后不予回复率非常高。事实上,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印承包项目的中资公司人员能获得工作签证的寥寥无几。对此,印度驻华使、领馆最近几年来采取变通做法,即依据印方项目业主发出的签证邀请函,向中资公司人员颁发了上万份期限为3至6个月的“商务签证”,形成了目前大部分中资公司人员持商务签证在印从事项目建设的状况。相关负责人指出,这表明,此做法是印度政府长期默许的。即使是印度驻华使馆网站上也清楚写明,持商务签证可进行“短期项目工作”。
但自今年5月中旬起,这一模式突然“生变”。当时,在印度承建大型电厂和钢厂项目的十几家中资公司,均未能为其承包项目的施工队伍获得必要的商务签证,处于难以履约的困境。
随后事态进一步恶化。7月中旬,印度政府内政部决定,不再允许外国、主要是中国工程人员持商务签证从事项目建设。印方还宣布,目前在印持商务签证从事项目建设的所有人员,无论其签证是否到期,都必须在9月30日离境。
但是,当时印方并未将其设定的“9·30大限”及时通报中国官方,大部分中资公司到9月初或9月中旬才接到印方通知。这些中资公司在印承包的多为以亿美元计的大型成套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复杂,中方施工人员较多。多位中方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印方要求这些项目的中方人员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全部撤离,显然既不符合实际,对印度经济本身也不负责任。
9月中旬以来,部分中资公司项目所在地的警察局派人到现场敦促中方人员离境,称如果不能在9月30日离境或离开项目驻地,将要承担后果。但据了解,仅在印度东部地区,持商务签证的中方工程人员无法落实9月30日以前回国机票的约有1300人。当时正值当地一年一度的最大节日,印度出国旅游人员增加,主要航空公司9月30日前相关航班基本满员。多数中资公司另想辙安排撤离,有的甚至设法经第三国,如孟加拉国达卡、韩国首尔绕道回国。
半个多月前,《经济参考报》记者接到中国一家基建公司驻印度办事处负责人的电话,说他第二天就要回国换签证了“这一回去至少要两个月才能有消息,还不知道能不能办下来呢,”他叹了口气说“现在签证成了在印度做生意最大的风险了。”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资公司普遍担心,工作签证颁发的数量可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样,凡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施工的项目将难以按计划实施,涉及几十个项目、约上百亿美元合同。中国承包公司与印度业主之间将会相互要求巨额罚款和索赔;印度业主与其贷款银行之间将会产生纠纷;合同各方将不得不诉诸法庭。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