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银行信贷“失踪”术

2009年10月14日07:2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半年汹涌的信贷潮,注定了三季度的信贷管控和结构调整的不期而至。

  随着内部资本束缚和外部政策等信贷约束条件的增多,商业银行开始着手两项主要工作:一是调整信贷结构,二是对信贷资产进行部分转让。

  9月份以来,随着内外部约束条件变得更加严格,商业银行开始选择后者,加速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据了解,这种转让主要包括两种手段:一是转向信托贷款类理财;二是同业之间的信贷资产转让,包括买断和回购两种。

  由于具体的信贷资产转让数据并不透明,业内人士估算,仅四大行的信贷资产转让规模就达到数百亿元。

  信贷资产转让路径

  “信贷资产转让三季度明显增多了!”10月13日,邮储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需求非常强烈。”

  在邮储的办公室,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纷至沓来,成为信贷资产转让的主力。

  某国有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但是诉求不尽相同。国有银行更多是受到信贷规模控制约束,为了符合规模控制而进行资产转让,而中小银行则更多受压于资本充足率等资本约束。

  相较于上半年忙于放贷,当前如何控制信贷规模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艰巨任务。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上半年没有规模限制的情况下,“大家都不舍得把资产拿出来转让”,资产转让主要是满足结构调整需求,比如期限、行业调整等,而下半年则更多侧重规模约束。

  从受让方来说,受让信贷资产的主要是中小地方性金融机构,以及邮储、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资金富余机构。

  某农信社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今年的信贷以大型投资项目为主,且项目落地并不均匀,一些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贷存比相对较低,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它们就成为信贷资产的主要受让方。而通过受让资产,可以达到既调整资产结构,又增加盈利的目的。

  就目前市场而言,资产转让主要有三种方式,包括:买断,回购,和“双买断”。

  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即指信贷资产的转让双方进行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义务,与此同时,风险亦全部转嫁给受让方,债权人则由信贷资产的出让方变为受让方。这种转让完成的是一笔信贷资产的“真实出售”,即受让方享有完全的追索权。

  而回购型则不同。转让双方会根据协议约定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信贷资产的同时,也会约定在未来的时间点无条件购回该笔信贷资产。相较于买断型,这种信贷资产转让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即信贷资产不会移到出让方的资产负债表外。

  由于回购的信贷资产并没有移出表外,因此,当前更多的资产转让业务采取的是“双买断”型。

  邮储银行人士透露,“双买断”型资产转让即签订两个条约,一个是当期的“买断”合同,另一个是远期的“回购”合同。它实质上是一笔回购合同,但通过这样一种安排,在会计账务上的体现却截然不同。对于转让方,因之持有“买断”合同而可以堂而皇之将该笔信贷资产转出资产项下,而受让方则因持有“回购”合同,而同样不放在资产项下。

  这样,一笔真实的信贷就“失踪”于央行的信贷统计之中。

  “失踪”的贷款

  正是有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贷款的“离奇失踪”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按照9月份的银行间同业数据,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分别约为300多亿、300多亿、35亿元、405亿元,共计约1100多亿元。

  据此,不少券商认为9月份的信贷将低于此前预期,信贷迅猛增长之势业已结束。但也许,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如果仅看这个数据,肯定被误导了。9月份的实际新增贷款是不错的。”某大型国有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以其中一家大行为例,该行9月份的非贴现类贷款新增为624亿元,而票据贴现约为负590亿元,以此轧差后新增贷款只有区区几十亿元。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在9月末,为了达到信贷规模要求,各家银行基本都压缩了信贷规模。压缩的方式,有的是通过票据资产转到资产池理财产品,有的是通过关闭信贷系统减少新增贷款,有的是通过贷款转让完成,这部分转让的贷款一部分进入了理财领域,另一部分则转给了同业。

  另一个大型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该行最后两天的票据减少了390多亿元,一部分是自然到期,另一部分就转到了理财的资金池里。”

  之所以转向理财,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9月末票据“卖盘”大幅增长,买方价格极为苛刻,转贴年利率达到了3.5%左右,已经“只亏不赚”,在此情景下,转理财资产池成为最盈利和最便捷的选择。

  由于信贷资产转让是背对背私下协商完成,对于大行1100亿元统计范围之外到底转让了多少信贷资产很难计算,但业内人士估算,单家银行转让百亿之上不在话下。而转让之后的这部分信贷绝大部分都“失踪”于信贷统计之外。

  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信贷资产转让究竟“失踪”了多少贷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难以估算。但从另外一个信贷资产转让途径——信托贷款类理财的增长对比来看,规模颇为不菲。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前7个月,商业银行发售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约1000多款,但从8月份,尤其是9月份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8月份共发售210多款,而9月份迄今的统计已经超过300款,创下今年新高。

  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告诉记者,贷款规模控制成为9月份银行借助信托理财进行信贷资产转让的主要原因。

  其转让较多的银行包括,工行、招行、建行、光大等。据不完全统计,建行1-7月份发售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约为180款,光大约为220款,招行接近140款,交行110多款,中信约90款,工行约50多款。

  张星认为,与前8个月不同,进入9月份以来,单一信贷资产类信托理财产品开始变得更多。比如,招商银行前8个月基本以资产池理财为主,即在连续发售的“贷里淘金”系列产品中,包含了债券、票据、信贷、股票等多种资产组合。而从9月份开始,招行开始启动单一信贷资产理财产品。这样做的不同之处在于,“贷里淘金”由于是资产池理财,由总行全权设计和管理,而单一信贷产品则可以将产品设计和发售权下移到分行,满足各分行的信贷结构和信贷规模调整需求。

  监管难题

  信贷资产转让,这一自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创新产品,其大量增长,已经成为对宏观调控和信贷政策执行的一个新挑战。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信贷资产转让该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三大特性”,即融资工具、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

  但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转让有了更多“异化”的味道,主要成为商业银行规避信贷规模控制的渠道之一。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尤其是对于带有远期回购条款的资产转让,对这方面的会计处理并不清晰,亦难以监管,这种做法在让商业银行逃离于“信贷规模控制”之外的同时,也让央行的信贷规模管理面临挑战。

(责任编辑:董丽玲)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