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G20峰会发表“各国将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声明后仅10天,10月6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意外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3.25%。
澳元意外加息极大刺激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这种果断表态进一步证实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国内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此前多次表明“继续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中国会否因此将退市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进退之间如何取舍
在宣布加息的同时,澳大利亚央行称,澳大利亚经济最严重的风险已经过去,可以安全撤回经济刺激计划。信号发出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会否步其后尘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澳元加息属于个案,并不是全球货币政策进行统一加息行动的标志。澳大利亚良好的经济表现是做出加息决定的根本因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4.04,0.01,0.25%)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做此解读。他分析,由于澳大利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银行没有出现倒闭,金融机构基本上没受到什么冲击,资源类企业占比较重的经济结构也决定了其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在货币政策选择上无需像其他受危机影响较大的西方国家那样,为挽救受毒资产侵袭的银行体系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货币政策在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一旦发现有通胀的迹象,价格上涨预期出现一定程度强化,就很容易对货币政策进行及时调整。
与澳大利亚果断行动不同,西方各主要经济体在货币政策选择上顾虑重重。“一方面金融危机的打击面广,他们的金融机构损失严重;另一方面,经济向好基础还不稳固,各种数据表现好坏不一,社会就业压力尚未缓解,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货币政策取向上不会很随意,不会完全以通胀率作为调整的参照物,而必须综合考虑其他经济指标,即便有通胀预期出现,货币政策也不容易轻松转向。”郭田勇说。
10月8日,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均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历史最低水平。相比之下,欧美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表现目前尚难支持退出政策的快速出台,这也是G20达成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意见的主要因素之一。欧元区和美国的失业率9月份继续上升,美国大型银行在压力测试后逐步趋于稳定,但中小银行倒闭浪潮并没有停止,银行业整体的基础仍旧十分脆弱。这表明,在经济复苏尚未确定前,澳大利亚的行动对其他国家来说并不具备风向标的意义。
放收有节各取所需
尽管目前将退市付诸行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澳联储发出的加息信号却足以提示一个事实,那就是当经济逐渐步入回升轨道,而大规模刺激计划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时,考虑安排各自的退出策略有必要尽早提上日程。
去年9、10月份,为应对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实施一年来,这些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稳定金融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加快实体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提出,当前金融危机没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实体经济不断趋好已成为全球共识。同时由于发达国家采取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胀预期愈加明显。因而在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走向稳定后,这种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操作手法进行有序地退出或转向,也是保证未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必要行动。
在彭兴韵看来,发达国家采取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对全球新一轮流动性扩张带来压力,其后果有两方面:一是资产价格泡沫在不断积聚;二是通胀预期会随着价格上升成为实实在在的通胀事实。“为了更长期的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经济扩张政策退出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9号向外界称,美国仍需实施一段时间具有适应性的货币政策。
“从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看,预计在今年年底通胀预期会进一步上升,未来价格上升将成为客观的现实。与其在未来通胀转成现实后再采取措施遏制,不如从现在开始逐步温和、谨慎地,以渐进的方式退出,这也是货币政策本身应该具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彭兴韵说。
宽严相济择机而动
作为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下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的国家,中国此时的货币政策走向格外引人关注。
“中国的救市方案与美国及欧洲市场有很大区别,中国的救市资金没有一分钱是用来拯救银行业的,而主要是投放于基建领域以及加快行业整合。”这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9日出席香港银行公会午餐会时说的一番话。他明确表态,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还没有完全好转及稳定下来,前面的道路仍会崎岖,现在谈论退出措施,还言之过早。
郭田勇判断,当前国内经济刚刚回暖,未来能否持续向好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虽然远期看社会有一定通胀预期,但从中短期看还很难形成通胀的事实。因此,货币政策还是应当把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作为根本出发点,不能贸然转向。
申银万国资深分析师桂浩明也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呈现加速的状态,但它真正的动力还在于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没有真正起来。如果此时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过早退出,会遏制经济上行的动能。而且中国救市是将资金直接注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实体经济运行的周期较长,目前一些项目还没有建设完成,不宜过早考虑退出。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此前召开的第三季度例会提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巩固,外需不足的压力依然很大,进一步扩大内需还需克服多方面的制约,一些行业、企业经营仍很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下一季度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维持市场稳定与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之间,中国首先选择了前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后顾之忧。事实上,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秉承着灵活与审慎兼有之道。
“尽管目前维持低利率对保持经济增长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但也要随时关注通胀的因素。”郭田勇说,在确保经济向好之势不出现中断的前提下,要随时关注价格的变化。估计年内加息的可能性较小,明年上半年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届时估计央行会相机抉择,可能会考虑将扩张性货币政策力度减弱。
虽然中国救市与欧美有别,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它们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即大量的流动性助推了资产价格的上升,以及通胀预期的不断强化。殊途同归的结果使中国不可能完全置身全球市场之外。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