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雪松
“可燃冰”:最大新型能源
如今在一些国家,油价的高企、衰退的经济、严重的粮食危机等因素催生了一种新的族群——“能源末日族”。这一族群又被称为“能源末日生还者”,他们信奉石油峰值理论,认为石油产量已到顶,全球经济将走向崩溃。
对于可能到来的能源危机,目前人们仍难以想像,因为它还从未真正出现过。随着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传统化石能源日趋枯竭,对能源的争夺极可能引发频繁的战争,人们可能面临缺衣少食,无法抵御寒冷和伤病,所有机器停止转动,伴随而来的经济危机亦将使世界陷入荒凉和混乱。
然而,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和利用可以延缓能源危机的到来。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泛,资源量巨大,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全球化石能源总量的两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勘探。
“后石油时代”救星
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发布消息称,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又获重大突破。当天,在国土资源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向社会发布了我国陆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取得的重大成果。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去年11月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海拔4062米)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今年6月继续钻探,获得宝贵的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掌握了一系列原始数据。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会后,张洪涛及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施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祝有海同时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
张洪涛说,在我国陆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同时也是继加拿大1992年在北美麦肯齐三角洲、美国2007年在阿拉斯加北坡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这一重大突破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认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寻找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初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张洪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地球上石油大致可以用40年,天然气可用70年,煤炭是最丰富的化石能源,但也只能用190年。他说,随着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枯竭,天然气水合物将是“后石油时代”的首选替代能源。
此前曾有科学家表示,仅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酷似“潘多拉盒子”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并加紧进行相关技术研究,试图开发这一新型大宗能源。
在美国,有关部门制定的计划是,到2015年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开采。对此,张洪涛预计不太乐观。他告诉记者,天然气水合物绝大部分都埋藏在海底,通常位于水深1000米以下的海底岩石层下面,在常温常压下体积将发生膨胀,膨胀比例是1164,怎样将其开采出来是一个难题,弄不好会破坏自然环境,甚至引发海啸。
位于佛罗里达、百慕大群岛和波多黎各之间的百慕大三角区海域,曾发生过许多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即所谓“百慕大之谜”。有学者认为,这与“可燃冰”气藏有关。可燃冰释放后,水密度变小,而海面空气密度相对变大,对流将海面船只“吸”了下去。
“天然气水合物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祝有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旦方法不当,“封印”打开可能意味着灾难。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天然气水合物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一旦出现井喷事故,不仅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也可能毒化。青藏高原是中国的水塔,环境脆弱,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出半点差错。
另外,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祝有海告诉记者,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尚属于科研范畴,并没有计较成本。张洪涛也表示,其开发成本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开采成本没法相比。
但科学家们对陆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显得乐观得多。张洪涛表示,各国都正在加紧勘探和技术攻关,他预计,美国对海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开发可能将在30年后才能进行,而我国则有望在10—15年后进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开发利用。这意味着,天然气水合物进入商用已经为时不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