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国资委:央企退不退 关键看能耐

2009年10月18日14:3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康怡 本报获悉,国资委下一步将明确竞争领域央企的退出机制,把央企是否具有竞争力作为关键指标。

  上周,国资委相关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市场是真正的试金石,能在竞争中获胜的,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应该让它存活。

  从最初的“央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到把竞争性领域央企推向市场,再到这次明确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国资委有关竞争性领域央企的改革思路,最终呈现清晰的脉络。

  不过,这样一个思路并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希望这只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和表态,否则这将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一种倒退。”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说。

  金融危机让中国民营力量迅速衰弱,而中央政府一揽子刺激计划又让央企空前壮大。一上一下之间,两方力量相较,就像一个重量级拳手和一个业余拳击运动员,两者之间竞争何来公平可言。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建议,眼下不宜鼓励央企与民企进行所谓的公平竞争。“过几年,民营经济缓过劲儿之后,再提这个思路更为妥当。”

  明确退出路径

  在山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国企并购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南京,身为央企的中粮地产本周又将广受业界关注的江宁区九龙湖G47地块收入囊中,这种“飞速前行”的突进成为当下央企最引人注目的动作。

  “有进有退”这四个曾经被用来引导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的“指挥棒”在当下开始失灵,或许此时用 “只进不退”来形容会更加贴切。

  尽管在最近一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再次强调说,“国有企业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什么行业都搞,除了涉及到国民经济命脉的、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外,其他领域我认为都可以放开。”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则表示说,央企并不是不退,而是找不到好的接盘者。

  邵宁说,在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把国有大企业退给民营企业风险很大。“总体上讲中国的民营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家族企业阶段。”

  在这样一个逻辑下,国资委希望通过市场来决定竞争性领域央企是否生存,便显得顺理成章。

  国资委相关人士进一步解释说,对于央企的退出问题,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只要是处于重要行业、关键领域以外的就要退出,应该从企业的竞争力上去定夺。“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能存活下来的不管是什么行业的,都应该让它存活。”

  国资委研究局人士也对此表示,以前让企业退出,是一种行政化的命令,但是现在国资委的出资人身份进一步明确,行政色彩逐步淡去,因此也应该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

  改革反复

  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始于1999年,当时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哪些领域进,哪些领域退?《决定》给出了具体的答案:要加强三种行业和两类产业: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产业。

  同时,《决定》还指出:“在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当时,业界将此普遍理解为国家所要控制的只是三种行业和两类产业,此外都要放开,国有企业要从竞争性行业退出。

  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高峰随即出现,各地政府都抢在国资委的前面处置国有资产。一时间,外资、民营并购、管理层收购此起彼伏,收购国企成为民营企业家最热衷的话题。

  转折来自于2004年8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郎顾之争”开始打响,随着对国有资产流失等话题的争论,中国高层对国企改革的思路开始发生变化。

  2005年,国资委官员也开始在不同场合否定“国有经济应当从一切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是对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片面理解。

  2006年底,国务院最终确定七大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领域,同时提出竞争领域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业界普遍认为一旦进入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必将逐步退出市场。甚至,业界迅速勾勒出了100多家央企未来的进退路线图。

  但事实的发展显然超出了业界预期。因为政策对央企的扶持,和央企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2007年开始,国进民退、新国有化的声音不绝于耳。

  质变发生在了2008年四季度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以4万亿刺激计划为主的一揽子GDP“保八”计划。而政策对“共和国长子”的倾斜也显而易见,这一刺激计划中近九成的项目都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拿下,央企更是成为大规模投资的最大受益者。

  何来公平

  对于国企与民企在当下展开所谓公平市场竞争的官方思路,数位长期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人士提出了质疑。

  他们提到,首先什么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如何能够保证这样一个竞争环境。其次,金融危机之下,民营企业力量迅速衰弱,国企快速壮大。即便真的实现了竞争环境的公平,两类企业之间已经不可能发生真正的竞争。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说:“希望这只是个阶段性的现象。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央企也受了伤,为了保值增值可能需要在竞争性领域多做一些。”

  但他随即强调说,一旦外部环境恢复正常了,国有经济就应该义无反顾地退出,不能因为在某个领域赚钱就不退。

  事实上,更为令人担忧的事情正在发生,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央企的触角开始去触动那些已经退出的领域或行业。近期,央企竞购地王、整合煤炭、矿产资源,都体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为此,中国民(私)营企业经济研究会顾问保育钧开始疾呼,一定要划定国有企业的边界。

  祝波善则开始担心国有企业未来大面积亏损的问题。虽然国资委每年的统计显示央企利润增长很快,但实际上央企利润的80%以上来自石化、电信、煤炭等行业不到10家的垄断企业。很多国有企业要么经营困难,要么产能过剩。此次央企大规模收购能否盈利,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求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是为了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上述现象貌似公平,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倒退。”祝波善说,“不过我相信,这应该只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一个小反复,很快就会过去。”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