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富豪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隐形”20年,首涉资本市场就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如意”。
继之前招股价大降17%、并至融资缩水近半之后,10月14日,宝龙地产(01238.HK)登陆H股首日挂牌收盘价跑输大盘,仅升1.8%,而该日恒生指数涨1.95%。
这是继恒盛地产之后,又一家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内地赴港上市的房企。“此前公司已费尽浑身解术,众多工作人员赴港公关,但结果仍不理想。”一接近宝龙地产的知情人士向《投资者报》说。
宝龙地产的模式近似碧桂园,其在二、三线城市拿便宜地,建造大型的“商业+住宅”物业,并自持部分商业物业,以出租获得收益。虽然其近年盈利增长较快,但投资者却缺乏热情。
“近期赴港上市的内地房企较多,投资者选择很多,而受投资者青睐的房企龙头都已上市,此番上市更多的是中小型地产商。”招商证券(香港)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对记者解释道。作为一家中小型民营地产商,宝龙地产在港上市的遭遇似乎早已预见。
主动降价仍险遭破发
“宝龙地产招股价调低近两成,今天上市表现亦不理想。投资者很实在,这对其他排队赴港上市的地产商已形成压力。”温天纳10月14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10月14日,宝龙地产在港交所首日挂牌上市,险守招股价。当天收市报收2.8港元,较招股价2.75港元仅仅升1.8%,低于当日恒生指数收涨1.95%,落后大盘0.15%,表现得差强人意,暗淡无光。而该日盘中最低曾现2.78港元,接近招股价2.75港元,险遭破发的命运。
不过,比起近一个月来其他内地企业在港上市首日表现,宝龙地产还算“幸运”,9月上市的中冶、利郎、匹克、华南城首日均以破发报收,10月2日上市的恒盛地产首日大跌14.6%,5只内地新股已连遭破发惨状。
宝龙地产在招股及认购时遭到冷场,最终导致降价出售,融资额度缩水近半。由于投资者对其认购度缺乏热情,公司将招股价由原定的3.30~4.90港元,调低至2.75港元出售。低于原最低指导价17%,不过仍然未能点燃散户的兴趣,供散户认购的公开发售部分未获足额认购,认购度仅28.8%。
因招股不理想公司将上市由10月9日推迟至10月14日,但最终新股上市仍然表现平淡。据悉,麦格理、工银国际及高盛为宝龙地产的上市保荐人。
然而,宝龙地产和恒盛地产在港上市的“暗淡”表现,并未使其他赴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却步,恒大地产计划10月19日进行上市推介,10月23日~29日将进行公开招股,并初定11月5日挂牌上市;龙湖地产也于10月完成上市聆讯;深圳华样年也将于10月底进行招股,并在11月初挂牌。
另外,计划今年登陆港股的来自福建的房企,还有明发集团、禹洲集团和中骏置业,包括宝龙地产在内,今年福建共有4家登陆港股。
不过,由于恒盛地产的首日表现和宝龙地产的降价上市,厦门禹洲和明发是否仍会“生变”已引起诸多猜测。明发集团和禹洲集团于上月29日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其中,明发集团计划募集资金80亿元,10月下旬招股,争取月底至11月初挂牌。但禹洲集团相关人士则称,招股上市的时间表还未确定。
内地房企扎堆登陆港股融资,发行价格、融资额度的压力可想而知。“定位模糊、仅靠概念吸引的房企,也是投资者认可度不高的原因之一。”温天纳分析强调。
复制碧桂园:商业租赁盈利不明朗
“公司去年底毛利率为45.7%,今年6月底的毛利率为52.9%,主要由于交付的商业楼面更多,预期未来更多商业面积投入后,毛利率会有所上升。”宝龙地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主管欧阳宝峰表示。
宝龙地产的发展模式为,在二、三线城市以廉价获得大片土地(土地成本均低于600元/每平方米),开发“住宅+商场+酒店”的大型商业体,其中销售所有的住宅地产和50%的商业地产,持有其余50%的商业物业。这种模式近似于碧桂园,但目前公司项目处于福建、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二、三线城市。
其首席执行官许华芳表示,目前只有3%盈利来自租金收入,但未来会提高有关比重。其预计二、三线城市租金会大幅上升,宝龙地产通过自持商城获取日渐提高的租金收益。目前共有7个在建项目,土地储备总面积为790万平米,足够未来5年开发。“地方政府重视,因而能在地价上取得优惠,更有地方政府主动要求宝龙发展项目。”许华芳透露。
不过,香港投资者已不仅仅看重地产公司的土地储备的多少,更看重的是土地的“含金量”,拥有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地块,往往未来升值潜力大。国泰君安(香港)地产分析师姚?i分析认为,宝龙地产绝大部分实际盈利均来自物业开发,物业租赁尚未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同时其预计2010年全国新房销量将同比下降20%,会为中资发展商2010~2011年的盈利带来不确定性。
宝龙地产相比此前三年2006、2007、2008年净利润分别1.2亿元、6.0亿元、9.37亿元,公司虽然今年盈利增长可期,但姚?i认为以其招股价2.75港元计,对应2009年预测市盈率为9.3~13.8倍,已接近香港上市中资地产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