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回升态势延续,物价即将转正
——2009年9月份物价数据点评
一、CPI、PPI同比跌幅继续收窄
CPI连续八个月负增长,同比跌幅大幅收窄。
PPI连续九个月负增长,同比降幅有所收窄。9月份,受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7%,降幅比上月缩小0.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0.1%,降幅比上月缩小1.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全球产能过剩下的工业品的需求下降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加上翘尾因素负效应所致。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6%,已连续6个月环比上涨。
二、物价上行周期开启,CPI转正在即
虽然近期CPI、PPI同比仍然呈现负值,但降幅正在逐步收窄,8月份或为年内物价拐点,物价运行已经走出下行周期,逐渐步入上升通道,物价指数,尤其是CPI转正在即,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经济加速复苏趋势下的总需求扩张将拉动物价回升。当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内外环境继续向好。投资和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好转,外需继续保持缓慢回暖态势。总需求的持续扩张将显著增强物价上涨动力。二是此前主导物价下行的翘尾因素负效应将在10至12月明显减弱。去年8至12月CPI的环比增幅基本都呈负值。而PPI在2008年8月份达到高点,之后开始普遍回落。这意味着即使今年10至12月环比持平,CPI 和PPI同比也将会逐渐上升。三是多数食品价格继续上涨。近期猪肉价格维持小幅上涨。驱动未来猪肉价格继续上涨的根本动因是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供求关系已获改善。近期鸡蛋、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也将在接下来的传统消费旺季持续上涨,而南北方持续旱情以及10月12日国家再次提高粮食收购价将进一步推高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四是非食品价格环比企稳。居住类、娱乐教育文化和交通通信等价格反弹幅度有所加大,将推动非食品价格继续攀升。五是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渐增。随着美元持续走弱和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将推动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近期国际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强劲攀升将持续加重未来国外输入型通胀压力。六是短期内宽松的货币环境不会改变,9月M1增速17个月来首超M2,说明货币供应中的活跃部分增量趋于扩大,这会对未来物价构成上涨压力。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未来CPI、PPI同比降幅会继续收窄,CPI在11月左右有望转负为正,但上升速度不会太快,PPI转正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4%以下,属于温和上涨。
三、以宏微观结合的良性干预稳定物价
当前我国总体物价水平尚处于历史低位,但是物价拐点已过,上行周期已经开启,未来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叠加可能推动通胀预期持续上升,对此应当保持警惕。
未来我国物价调控要注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加强良性干预来稳定总体物价水平。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特别要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同时要防止资产价格过度上扬,考虑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适时退出的预案;二是完善对农产品的调控,避免价格过度波动。例如,政府要加强信息发布预警和价格监测、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等长期扶持政策等。三是继续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稳定垄断行业价格。四是努力争取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提高中国及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