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日钢日落 民营钢铁企业在改革中变迁

2009年10月22日17:3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民营钢企给点阳光就灿烂,只是他们能享受的阳光并不太多。
民营钢企给点阳光就灿烂,只是他们能享受的阳光并不太多。

  有人在门里轻歌曼舞,有人在门外长歌当哭。区别就在于,他们一个姓国,一个姓民。

  中国周刊记者 张友红 山东、河北报道

  9月6日,一场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日照钢铁集团的命运。当天,山钢重组日钢的协议正式签署。

  红色的桌布,热烈的掌声,炫目的闪光灯。背后,是一个民营钢企的尴尬表情。

  次日,日钢内部大会上,老板杜双华语气激动地说:“坦白地讲,单纯的重组我是不情愿的,谁也不愿意把基业让别人来管理。

  这是一起钢铁行业中民企与国企之间的较量。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传记作者彼德·克拉斯曾说,“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在中国,这个“秘密”就是,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决定着民营钢铁企业的生死存亡。

  日钢日落

  日钢的一位高管一字一顿地对《中国周刊》记者说:“杜老板这几年,不容易。”在这位高管的记忆中,日钢速度是“用血汗拼出来的,我们一开始就当做一份长期的事业去完成”。

  与日钢一起拼命的,还有日照当地政府。尤其对于具有“先上车再买票”嫌疑的日钢来说,没有政府的支持将寸步难行。几乎所有日照人都知道,“当时,日钢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

  然而进入2008年,有关方面开始调整钢铁产业布局,又一次决定了日钢的命运。

  当年3月,济南钢铁、莱芜钢铁和山东省冶金总公司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重组,成立山东钢铁集团。山钢同时宣称,准备在五年之内在日照建立一个产能为2000万吨的临海钢铁精品基地。

  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只有一个:重组日钢!

  日钢本能的第一反应是:抵触。

  继汶川大地震捐款成名引起媒体关注后,日钢集团又入股香港开源控股,试图以此引起社会关注,并增加重组难度。然而,在宏观政策面前,这只不过是重组途中的绊脚石而已。省里实施的举措让日钢难以招架。譬如:节能减排、信贷规模、综合治理等,这些方面对日钢稍加“关照”,日钢的大项目就难以开工。

  此时,日钢也认识到,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宏观政策足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日钢不得不接受重组。

  正如日钢集团秘书处副主任方磊对《中国周刊》记者所说,“在中国,没有政府支持,企业是办不成的。”

  此话在钢铁行业尤为应验。日钢、铁本、建龙、沙钢等民营钢企,他们或者功成名就,或者功亏一篑。但是,相同的一点是,这些曾经时事造就的英雄,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无一脱离过此条规律。

  “日钢们”曾经的狂欢

  在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中,日钢的故事并不是最让人惊心动魄的。

  2002年,有人曾经预言一个叫铁本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果,铁本做成,就会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而老板戴国芳肯定是中国首富。”

  那时,铁本只是常州的一个资金不足10亿元的民营钢企,但是它喊出了“三年超过宝钢,五年追赶浦项”的口号。

  2001年到2003年,由于基建扩张迅猛,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于是乎,对市场更加敏锐的民营资本纷纷进入钢铁业。民营钢企开始集体狂欢。

  这时,铁本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面前,得到了政府鼎力相助。它很快获得43亿元的贷款和近万亩土地。

  民营企业的优势是:效率高、成本低。包括铁本在内的所有民营钢企都有这样的优势。日钢烧结厂一位车间副主任对《中国周刊》记者分析:相同的工作量,国企需要三万人,而日钢只要一万多人就可以完成。

  几乎和铁本同时,宁波民营企业建龙钢铁公司启动了“投资12亿美元,建设年产值600万吨的钢铁工厂”的项目。

  杜双华的日钢,就是步铁本和建龙之后,默不声响开工的。

  两次调控急转直下

  并不是所有的民营钢企都能像日钢一样坚持到2009年。他们命运的第一次转折,集中爆发在2004年。

  2003年12月,为遏制投资过热,国家要求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接下来的几个月,又连续发文督促各地落实,清查三大行业“盲目投资”的民营企业。正在摩拳擦掌的民营钢企开始卷入一场始料未及的“严打”。

  2004年,铁本停产关门,戴国芳踉跄入狱。原因是,审批越权、违规占用土地、挪用银行贷款、偷税漏税。

  在这一轮调控中,没有逃脱整顿命运的,还有宁波建龙钢铁公司。在铁本出事后的一个月,央视曝光了建龙钢铁。原因和铁本高度一致:违规审批、环保不合格、违规银行贷款。建龙一下子成了“铁本第二”。

  不同的是,建龙没死,而是以“牺牲股权、国企控股”的方式,获得重生。按省里的主导,杭州钢铁以51%的股权控股建龙钢铁,成立“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先前,建龙钢铁老总郭广昌曾对媒体慷慨陈词:“国有企业可以参股,控股得让民营企业来。不要借宏观调控之名,让国有企业来控制民营企业。”如今,烟消云散。

  日钢当年逃过了这一劫。

  据日钢内部人士透露,国家宏观调控出台时,日钢已经不在“盲目投资”的“小钢厂”之列。生米煮成熟饭,日钢赢在速度上。而且杜双华一直低调的做事风格也规避了被调控的风险。

  如果日钢的建设或生产稍有拖延,历史将是另一番景象。民营钢企的命运就是这样具有不确定的戏剧性。

  新的一场戏剧,在2008年上演——宏观调控的信号再次发出。

  当年3月,国家出台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细则,提出以宝钢、鞍钢、武钢为并购带头企业,推进集团并购步伐。这次,地方政府怀抱着做大做强钢铁企业的愿景,开始整合本省行业资源。

  日钢终究没能逃脱这次调控。按照有关方面的打算,山钢重组日钢后,将成为全国钢铁集团的老二。日钢集团秘书处主任赵永钦很遗憾地对《中国周刊》记者说,“我们的前期投资开始出现成效了”,如果继续这么发展下去,“肯定更好”。

  一个耐人寻味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日钢实现盈利18亿元,而由济钢和莱钢组建成的山钢同期却亏损12亿元。

  就在山钢重组日钢之前,央企宝钢收购宁钢56.1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宝钢的进入,让民营钢铁大鳄张志祥和郭广昌,在经历两次调控之后,彻底失去了对宁波钢铁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民营钢铁企业集中的河北唐山地区,已经默不声响地完成了诸多小钢铁企业的兼并和重组。

  未知的将来

  命运截然相反的,是江苏沙钢集团。

  这家靠45万元自筹资金创办的民营钢企,销售额超过了1500亿元,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民企。

  2009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沙钢名列第444位,是唯一的内地民营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沙钢发展迅速而且比较顺利,得益于沙钢的股权分配比例。根据2001年的沙钢改制方案,当地政府持股25%,沙钢职工持股30%,沙钢管理层共同持股45%。沙钢在企业性质上的“双重身份”,让它最终躲过了铁本、日钢的命运。

  不同民营钢企的不同命运,透出了民企、国企和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也使业界形成了一个共识:每三五年国家便有一次大的宏观调控,而每次被调控的主体就是民营经济。然而,政策一旦允许,他们便犹如田地里的小麦在疯狂生长。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正是一部“国退民进” 和“ 国进民退”相互交织的历史。2004年以“铁本事件”为标志的宏观调控,曾让民营经济遭遇重大影响。现在,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民营钢企会否遭遇与2004年一样的大风大浪?

  事实的印证是,在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完成重组之后,天津、陕西、山西各省,也已将钢铁业的并购重组纳入近期工作日程。

  更多民营钢企,风雨欲来。他们短期以及长远的命运,尚不得解。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