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是进步还是倒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今日发布2010年度中央机关招考网上报名情况简报称,截至24日24时,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资格审查,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根据以往经验,预计今年将有100万人确认参加考试。(中新网10月25日)
自1996年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开始执行以来,公务员招考是一年比一年热。于是便有了今天这种百万大军赴“国考”,甚至数千人争考一个职位的“壮观”景象。面对如此惨烈的竞争与“发烧”现状,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公务员考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事实很清楚,公务员待遇好、活轻松、地位也不赖,因此在就业岗位极其稀缺的近几年,大学毕业的没毕业的、有工作的没工作的都开始默默准备“进京赶考”,队伍比考研还壮大,决心比高考还坚定!
诚然,热衷报考公务员固然是一个好现象,报考的人多了更有利于国家在官员选拔上好中选优,可以为国家储备一大批的精英人才。但“公仆”是考出来的吗?就算公务员考试选拔的结果很完美,选拔出来的都是些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些人的德性通过一个简单的面试就能得到保证吗?我们常说,治国就是治吏,现在考上的公务员德行又如何呢?
有人将公务员招考比作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甚至说这原本就是古代科举制度的翻版。如此说来,我们的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呢?
在古代中国,科举做官,然后升官发财,是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正所谓“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潜台词无非也就是“唯有做官高”而已。也正是因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公务员”们只需要对皇帝负责而缺乏最起码的民主意识,才产生腐败的官僚体系,才因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到了我们高唱“民主”、大喊“反腐倡廉”的今天,全社会的才智之士、知识分子却对从政做官趋之若鹜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这是否也恰好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仍处于“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时代呢?
事实上,很多人看重公务员就是因为工资高、福利好而且稳定。但这种观念的背后会不会导致“惰性”升级,不思进取,工作上难有创新等等的危机和隐患存在呢?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当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企图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进行分配性努力却能够得逞时,就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不愿再将自己的努力放在生产上,转而放在分配上,经济增长就将陷入停滞。——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几乎所有才智之士都去玩政治知,谁还屑于低三下四地去从事百工“贱业”呢?社会的各个行业还能得到发展吗?
另外,有报道表明“个别公务员职位由于不具有权力价值,在报考中几乎无人问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设若我们用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的话,这千千万万的公务员报考大军是否应当是浩浩荡荡的贪官污吏的后备力量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工资收入高、福利待遇好而且“寻租”机会多的被称为“腐败重灾区”的海关为何如此倍受青睐?而农林、气象、地质部门却又少人问津呢?没有预期利益,恐怕绝不会出现“数千人竞争一个岗位”如此可怕的情景罢!——有这样一支追逐利禄的公务员队伍,我们还能企望公务员队伍清廉吗?看来,前“腐”后继是必然而并非偶然的事情!
老子早就曾提出,对贤能者不可给过多荣誉利禄,这样就会带坏民风。但从六岁顽童立志要做贪官到千军万马争逐公务员的队伍,我们实在难以看出当今“民风”的是如何进步的。——对于《》的问题,笔者曾多次提及,但现今看来,似乎效果依然不佳!
平心而论,考试未必就是坏事,况且中国人习惯于考试这种形式已经了几千年了。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不假思索地应用“考试”这种形式来选拔“人才”,是否也会再次坠入形式主义的怪圈呢?——如何选拨好公务员绝不是一篇文章、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但是不管以何种方法却选拔公务员都千万不能忘了德才兼备德为先的标准!否则,势必会造成民心不再、国之不兴的恶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