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实习记者 况玉清
随着昨日深交所给创业板28家企业发放了最后的“准生证”,创业板的正式挂牌交易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正式挂牌交易后的创业板市场,是否会出现首日破发?机构又将如何参与其中?是否会成为大盘走势的分水岭……这一切从现在来看还充满着太多的未知数。
猜想1
谁将先遭停牌?
商报预测:多只新股同时遭停牌概率大
对于30日正式交易的创业板而言,首日爆炒已经几乎被打上了肯定的标签。尽管监管层一再强调要防止首日爆炒,但许多老股民还是相信,创业板会复制5年前上市的中小板新股的首日表现。剩下的问题是,在28家公司中谁又会是首只触及临时停牌红线的股票?
从深交所设置的“停牌红线”来看,20%的涨跌幅门槛显然不高,即使参照主板的情况来看,新股IPO首日基本上全部超过了20%的涨幅,而本身创业板股票受爆炒可能性大,其涨幅自然也更容易突破20%。目前机构普遍认为,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首日的股价平均涨幅将在61%-79%之间。以此判断,创业板28只新股中多只股票同时停牌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由于创业板公司本身股本小,一旦受到巨额资金强有力的冲击,其股价将会受到相对剧烈的波动。而创业板正式交易的首日,很可能会吸引大量投资者“尝鲜”,大量资金也会进场做多,创业板股票价格也容易在资金的追捧之下放量大涨。不过,由于28家公司同日上市,游资集中爆炒1只新股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我们预计,30日肯定有股票会遭到深交所的临时停牌,不过,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多只新股同时遭遇停牌。
猜想2
是否会出现首日破发?
商报预测:不会
早在创业板完成第一批10家企业申购后,市场就公认创业板股票都存在着“双高”症状,即高市盈率和高发行价,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双高”将引起投资者的“恐高”情绪,增加创业板股票IPO首日破发的压力;而28股齐发又极大地分散了炒新资金的威力,使得破发的可能性加大。人们开始猜测,28家公司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倒霉蛋”。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新股首日破发或许只能是个假设。
表面上看,创业板28股的平均市盈率虽然高达56.7倍,比两市主板和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高出一倍,但实际上创业板28家企业都是近年业绩异常突出的企业,其盈利增长幅度和空间远远不止两市平均水平的一倍,因此,创业板企业本身极强的成长性客观上也对冲了高市盈率的风险。由于28家公司市盈率的计算都是以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2008年每股收益为准的,进入2009年后,宏观经济逐渐走出危机影响,上市公司业绩也普遍回升,换算成2009年上半年数据的话,28家企业中大多数市盈率其实只有30多倍。
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是,18年的A股历史中,无论是主板还是中小板,IPO首日从未出现过破发的记录,相反,新股交易首日大涨几乎成了“铁律”。
我们认为,28只新股总市值都较小,对于庞大的炒新资金的分流能力也有限,再考虑首日会有新股临时停牌的因素,28股齐发的资金分流威力将大打折扣,更不足以对新股形成破发威胁。
猜想3
首日谁最受资金待见?
当破发的概率几乎被排除后,28家公司中谁会是首日表现最出色的,谁最受炒新资金待见呢?
本报综合各方的信息认为,华谊兄弟和乐普医疗最有明星相。
尽管在申购阶段这两家企业的网上申购中签率并不算是最低的,但华谊兄弟和乐普医疗分别冻结申购资金高达1928亿元和1529亿元,列“吸金榜”的前两位。
虽然上述数据只能说明申购阶段华谊兄弟和乐普医疗受到资金追捧,并不意味着正式挂牌交易后亦然,但我们认为,华谊兄弟和乐普医疗前期之所以受资金追捧,是由于两公司在各自业内深厚的根基和发展潜力给了广大投资者足够的信心支撑。
其实创业板28家企业都有较高的成长性,但是毕竟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根基还不稳,未来发展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乐普医疗和华谊兄弟两企业不仅规模明显大于其他企业(两者注册资本都超过亿元),而且各自行业地位也非常突出,其中乐普医疗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鲜有竞争对手,实力超强,而且公司本身又有着良好的“国字号”背景及资源,其“钱景”不可限量;华谊兄弟更是国内久负盛名的文娱企业,公司业内资源丰富,大批的明星股东所带来的市场人气也非常旺盛,公司知名度极高,其行业地位不言而喻。
猜想4
挂牌首日大盘是涨是跌?
商报预测:报收“小阴星”
按照一般的思维,新股IPO首日,由于“炒新”会从股市中抽走大笔资金,其产生的“抽血”压力容易对股指产生负面影响。此次创业板挂牌交易首日28股齐发,如此批量开闸的IPO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很多投资者担心,股指到底能不能承受28只IPO的冲击?我们认为,剔除不可预测的利好或利空因素影响,创业板挂牌交易首日,股指很可能会以小阴星报收。
虽然28股齐发的威力不可忽视,对股指的冲击也在所难免,但由于创业板股票的市值普遍偏小,这种冲击也不至于太大。实际上28只新股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才相当于1只大盘股,创业板28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55亿元,这一数据还低于前期已上市的中国中冶的189亿元,后者上市首日上证综指报收小阳星,涨0.15%,这对创业板开闸的首日股指走向有一定指导意义。
此外,即使首日28股平均换手率100%(高于近期中小板IPO换手率平均值),平均涨幅100%,以首日28股流通市值来算,28股总成交额最高也只能达到240亿元左右,即使再加上场外跃跃欲试的“观战”资金,也很难超过首批10家公司申购时7841亿元的冻结额,而该批10家企业申购当日上证综指也以小阳星报收。而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新股申购时“打新”的激情要远远高于新股发行时“炒新”的激情,如果“打新”都没能对股指形成严重冲击,那么上市交易后投资者“炒新”更不会形成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判断,28股齐发不会对大盘形成太大冲击,保守估计当日将收出小阴星。
需要说明的是,首日过后,由于创业板申购、交易等重大的“吸金”环节已全部完毕,短期内不会再有重大的IPO及再融资压力,创业板的正式开闸意味着近期所有重大利空全部出尽,利空散尽即利好,因此,我们预计首日过后,由于炒新资金回流,股指将开始回升,总体来看,大致上创业板IPO对股指影响应该是先抑后扬。
猜想5
机构首日如何参与交易?
商报预测:看的多动的少
创业板申购之初就受到了机构资金的热捧,就连素有“国家队”之称的社保基金也进场申购,创业板正式挂牌以后,机构会不会继续保持这种做多的信心和热情,成为不少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因为机构首日参与的程度很大意义上将决定首日的涨幅空间。对此,我们认为,机构首日很可能会一改申购时的热情,看热闹的多,参与唱戏的少。
此前,虽有业内人士称不少机构对创业板首日虎视眈眈,但即使是机构本身的表态也不能作为判断机构首日是否活跃的依据,就像在创业板申购时,一些机构虽然表面上以高发行价和市盈率为由头,对创业板大举唱空,但实际上在最后网下申购中签结果公告中却频繁出现了这些机构的影子,机构这种唱衰做多的做法在资本市场已经司空见惯。
创业板到底有多大风险,相信机构比散户心里更清楚,在高风险之下,没有人会贸然出动,更何况现在创业板还是个新兴事物,创业板市场还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机构资金很可能会选择先观察,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介入。
此外,证监会也明确呼吁,希望机构首日不要参与创业板交易,证监会的良苦用心无非在向机构传递这样一种维稳的信息:即别指望在创业板首日能从中大举获利。因为一旦股价触及此前深交所划定的停牌“黄线”,深交所随时都可能对其实施临时停牌,这将对上市首日的股价形成有效控制,机构虽财大气粗,但却容易在首日操作中处处受限,使得原有优势被极大削弱,这种情况下,机构更不会在首日即大张旗鼓地入场。
猜想6
新晋公司市盈率能否回归?
商报预测:能
创业板高市盈率一直都是最受市场质疑的一项技术指标,在创业板第一批10家企业询价刚出炉时,其高市盈率就令市场咋舌。针对创业板高市盈率的情况,我们认为,在首批公司顺利完成上市后,随后发行的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有望逐渐降低。
以发行价计算,首批28家公司平均市盈率达到56.7倍,最高的鼎汉技术和宝德股份都在80倍以上,在首日交易后,可以预计创业板市盈率将会大大升高,有的股票市盈率甚至可能会超过100倍,而目前沪深两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还不超过30倍。
同时,股价方面,创业板股价也明显高于主板和中小板股价,60元的股价即使在主板也是“名列前茅”。虽然股价并不是投资者关注的主要的技术分析指标,但过高的股价会对投资者心理产生微妙的冲击,再加上投资者对创业板高市盈率的担忧,市盈率和发行价“双高”的现实无疑会不断冲击投资者的心理承受底线,最终引领创业板市盈率向低位回归。
此外,基于2009年创业板企业利润大增的预期,2009年业绩将作为计算市盈率的标准,我们预计2009年过后创业板股票市盈率更将大幅降低。不过,由于创业板企业本身的行业分布“两高一新”的特点,我们预测,即使创业板市盈率向低位回归,但平均水平仍将远高于主板和中小板的平均水平。
猜想7
创业板会不会沦为“提款机”?
商报预测:有可能
创业板是个亿万富豪的兵工厂,似乎就在一夜之间,随着中国创业板的开闸,诞生了82位身价过亿的“亿万富豪”,这些富豪们几乎都是身价在一夜之间暴涨数十倍。以神州泰岳董事长王宁和总经理李力为例子,上市后,他们的身价都超过了10亿元,而按照神州泰岳目前的盈利速度,再参照他们所持的股份,10亿元的身价需要他们付出40年的时光去打拼才能达到,这种造富效应对人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创业板正式交易后,虽然限售股东们都承诺一定期限内不出售手中的股票,但是承诺毕竟是承诺,并没有法律效力,一夜暴富之后的原始股东们,似乎一下子完成了从创业者到成功者角色的转变,即使他们遵守承诺,但承诺期一过,难保他们不从中抛售股票套现。这就好似一个每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块钱的人中了千万巨奖一样,中奖之后他还有心思坚守原来的工作岗位吗?选择辞职或许还是个大概率事件。
更何况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曾经一位业内人士说过,如果他是创业板某家企业的老总,他马上就会把手中的股票卖掉,然后再利用原有的资源去创立一家新的公司,再然后筹划着新公司的再上市……
这种想法听起来似乎并不可笑,而且还确实具有可行性,如果这席话真是出自某位创业板企业老总之口的话,那么原始大股东抛售股票兑现纸上财富绝非不可能。
猜想8
超募资金能否合理运用?
商报预测:难度很大
创业板28家企业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计划募集资金70.78亿元,但由于最后的发行价普遍超过预期,28家企业实际募集资金达到155亿元,超募一倍以上。根据以往的情况,一些上市公司将募集而来的资金用于盖豪华办公楼,甚至投资股票造成巨额亏损,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为了防止这些坏风气蔓延到创业板,保证上市公司能合理运用募集资金为投资者创造尽可能多的投资收益,证监会明确规定:创业板企业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业投资,并建立专用账户对超募资金加强监管。
尽管证监会对超募资金用途做了严格的限定,但我们认为,由于管理条文等各方面的漏洞,仍然存在着超募资金被变相挪用的风险。因为证监会只监管“超募资金专用账户”,并没有对公司的存量现金及其他或有资产的用途做出要求。换句话说,如果上市公司将原本准备用于主业投资的存量现金投入到盖楼或证券投资等非主营业务,然后再堂而皇之地用“超募资金专用账户”的资金去弥补由此产生的主营业务投资缺口,这样一来,上市公司表面似乎并没有违反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因为超募资金也确实用于主业投资了,而实际上公司高层却偷梁换柱,达到了其变相挪用超募资金的目的。
根据创业板企业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上述可能性并非不存在,以乐普医疗为例,其存量现金余额高达1亿多元,其他创业板企业也或多或少都有点“私房钱”,而这笔数目不菲的“私房钱”,客观上正好就给他们“打超募资金的主意”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在监管体制并不完善的前提下,又有谁能保证这些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能切实用于主业投资而不被变相挪用?
猜想9
创业板能否诞生“中国微软”?
商报预测:短期内可能性不大
创业板的推出,一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平台,完善本国金融、资本市场,二是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个高效低成本的融资平台。全球的创业板公认成功的只有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但何为成功标准,业内虽然并没有一个定论,然而实际上,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似乎都认为,能够培育出更多优质企业快速成长,是创业板成功的重要标准,纳斯达克市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那里培育出了微软和英特尔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
其实早在创业板启动之初,关于中国创业板能否诞生“中国微软”等话题的讨论就一直是热点,华夏时报总编水皮甚至认为:中国创业板能出一两个“微软”即算成功。我们认为,中国创业板很可能培养出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但要想出现世界级的知名企业,短期内还不大现实。
从28家创业板企业来看,虽然大都具有“两高一新”的特色,但其产业形式依然过于传统,缺乏深度创新能力,因此短期内出现中国微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板入市门槛较高,明显高于国外标准,最终能够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都是已经取得较大发展成绩的企业,这些企业成长性极强,可以预测,创业板上市后,在新资金的推动下,这些上市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非常好,因此,我们预测,中国创业板出现一批国内顶尖企业的可能性较大,但要走出像微软或英特尔这样世界级的垄断型企业,短期内还不大现实。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