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引导下,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未来商业银行延续前期天量增势既不合理也不现实。但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需要信贷投放具备可持续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信贷资金也将担负重任。
在前期的天量投放之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动力仍然较强。首先,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之下,未来利率抬升的预期存在。在利率将升高的预期之下,银行有动力吸收存款,尤其是吸收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因为目前资金成本还很低。吸收来的资金如何处理?银行资金运用的“两条腿”——贷款的动力会较高,而债券投资的动力将可能下降。
通胀预期增强也会使得央行采用加息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贷款利率提升更大的不对称加息往往会使商业银行利差提高,增加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净利润。因此银行资金运用中对贷款的倾向也在增强。
其次,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仍然强劲。而中央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仍然有一部分没有释放,今年第四季度就有2075亿的中央计划投资需要信贷资金的配套。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形势向好,广泛存在的商业机会也使得银行对未来的预期较为乐观,银行放贷的热情并未消退。
但另一方面,信贷扩张面临的调整风险也在加大。目前市场开始对流动性充裕引致的资产价格提升和通胀预期产生关注。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前提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将更强调动态微调,对通胀预期加以引导和管理;银监会也正式公布《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多次提示。
在监管层调控之下,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格局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有所收紧;城商行放贷迅猛,但已收到银监会的多次提示;而资本充足率触警戒线的股份制商行需要控制放贷获取再融资。以浦发银行三季报为例,该行三季度出现贷款负增长,即与在定向增发未完成前,其信贷投放受资本金限制有关。
应该看到,监管层的调控和商业银行自身的调整,有管理通胀的需要,也是防范风险、保持银行业稳健经营的要求。但服务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商业银行保持信贷投放的持续性毋庸置疑。在经济转型中,宏观政策的重点将从原来的保增长逐步转向更加注重结构性、长期性问题的解决。结构调整对于银行信贷既有挑战,也充满机遇。
一些被调整行业的信贷需求将受到抑制,同时,产能过剩可能致使更严格的行业信贷政策出台。但另一方面,增量信贷市场机会也将涌现。在扩大内需、发展新能源、服务中小企业、城镇化过程中,新的行业或者企业的信贷需求大量存在。国家也可能出台一些财政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的政策,鼓励信贷资金向上述领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