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全球观察

它们为何针对中国反倾销

来源:投资者报
2009年11月02日10:18

  或是眼红,或是势所必然,三季度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好消息刚出来,美国商务部即于10月27日提出,中国生产的钢绞线和钢格栅板产品存在政府补贴,初步裁定对这两种产品实施惩罚性关税。同时也有消息称,中国可能对美国出口中国的部分汽车加征关税。

  这是继轮胎特保案后,中美贸易摩擦的扩大化。此前在国庆期间,欧盟和美国接连对中国钢管企业扬起反倾销大棒,或已裁定反倾销税,或已开始相关调查。最初的轮胎贸易额并不大,钢材与汽车则是更大宗的贸易产品。当然,此次美方所针对的两种中国钢产品,2008年对美出口总额仅2.7亿美元,因此仍可视为美方的一次试探行动。

  同样,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乘用车总额,2008年不过11亿美元,此次传闻中涉及的中国可能加征关税的美国汽车,则只占其中一部分。可以说,中国也不希望把事情弄大。但即使如此,诸如此类的贸易摩擦,显然已充斥于中美建交30周年,且会成为中国外贸的常态。

  我们对此或有满腹委屈,甚至理直气壮。但面对中国的反驳,欧美等国是否愿意听,能否听得进去,都是疑问。因此不妨暂时抛开争议,先弄清楚它们为何频频发难中国。

  表面的理由,似乎不复杂。权威分析认为,受欧美等国经济下滑、保护主义抬头及政客操纵等因素影响,它们试图通过频繁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惩罚措施,以转化内部压力,争取相关政经力量的支持,相对价廉的“中国制造”,自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受害者。

  虽然过于笼统,我们也认同这种分析。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从美欧主流舆论看,关键之一在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否得到了普遍认可?美国人的答案是模糊的,那些因复杂的外交或政治原因,已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其内心的真实认同上,也存在差异。至于这种差异何时显现,则要靠经济衰退等诱因。

  对此我们其实心中有数,严格地说,中国仍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观念和部分制度安排,虽已存于中国,但相对完整、成熟且有效的市场经济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比如,涉及产权与分配的一些基本制度安排,涉及政府作用的公开决策机制,涉及竞争的产业与市场规则,以及事关公正的市场经济法制等,均任重而道远。

  第二个关键点与此相关,在经济中仍占较大比重的国有企业,与或明或暗的财政补贴如何脱离干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处境颇为被动,公开的补贴存在于石化、航空等受国际油价影响较大的行业,每年财政补贴数以百亿元计。而在全球同类公司里,鲜有因为油价上涨而获得所在国财政补贴的事。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国企管理不善,成本偏高。

  再比如最近涉及的部分钢材产品补贴问题,中国也很难说得清。在欧美国家看来,中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国内钢产品价格战不停,即使出口钢产品提价销售,也有可能对其他国家的钢铁企业造成“损害威胁”,这是中国制造拥有成本优势的另一面。

  而如果的确存在对钢产品的各种补贴,无论是以出口退税,还是直接的财政补贴,在美国人看来均属于不公平竞争的行为,是政府有形之手在后面干扰市场无形之手。这可就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维护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问题,这在欧美很容易引发政经各界共鸣。

  像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愿意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事规则反过来要求别人。这当然不够公平,但却是基于国家实力之上的强权,在贸易领域的一种自然延伸。中国可以反感,但不可视而不见,更不能以简单反击来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视为改革参照。

  按普遍接受的经典解释,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第一目标,是形成有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市场个体,或是个人,或是企业。而这些市场个体,应当产权清晰,有明确所有者,且绝大多数是非公有产权,这样才更有可能让所有者努力追求回报,在人人为己的利益驱使下,通过相对公平的竞争,提高整个市场经济的效率。

  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不够成熟,由此可以观之。表面现象是,我们的竞争环境仍然很不公平。金融、民航、电信、能源等诸多行业,一直存在多重进入壁垒,少数有明显政策和资源优势的企业,特别是国企,构成了事实上的行业垄断,它们之间通过划分利益范围低效竞争,同时联手阻止其他企业进入。

  即使在一些竞争相对充分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服装、玩具等,或因涉及居民生活的稳定,或是中国比较重要的出口产品,往往受到政府价格管制。且容易在财政、税收补贴下,形成事实上的行业扭曲与不公平竞争,而一些有政策和资源优势的国企,还不时突进。

  表象下的深层原因,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不充分。尤其在产权领域,国资占比仍然太大,原本退出竞争性和一般性行业的国企,近年又以种种方式卷土重来。在前些年国退民进之后,国资的民营化和股权多元化,亦不时反复,为市场经济转型增添变数。

  在很长时间,我们曾视上述竞争与产权问题为内政,认为不过是关乎改革的快与慢、程度的深与浅。当中国整体经济规模不够大时,或是这样。但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对外贸易额,即超过数以百计的中小国家GDP时,内政问题随时会被国际化,中美之间不断出现、且难消失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即是最好警醒:我们意识到了吗?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