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创业板股票也不能摆脱估值约束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9年11月02日10:40
  创业板首日交易个人投资者成为接盘主力,累计买入比例高达97.37%,其中绝大部分账户买入股数都在1万股以下;而机构投资者仅占2.63%,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等机构作壁上观,一股未买。面对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开市,热情四溢的个人投资人和出奇冷静的机构投资者,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幕景象无异于给许多追“新”族敲响一记警钟——投资须谨慎,切忌盲目跟风炒作。

  也许有人会说,凭什么要以机构的行为来衡量市场的理性程度,只要能赚钱谁都可以博一下。毋庸置疑的是,凭借强大的研究和定价优势,机构的风险认知水平和价值判断能力确实要显著强于普通散户,同时他们一般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因此,相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机构的行为无疑就具有较强的参照意义。很明显,在许多机构的眼里,28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确实不低,首日涨幅大幅度超出预期,不参与交易就是他们的鲜明表态。

  “28家公司中确实有不少创新成长优势突出的公司,但这些亮点也许就是其软肋。比如过于依赖于某项业务、某个合同,或某个人和团队,他们所依赖的因素,既是业绩的保证,也是将来业绩不保的潜在风险。”某基金经理如是阐述他的想法。

  “再好的公司也不能摆脱估值约束,这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任谁也无法挣脱,估值才是硬道理。”另一位对创业板首日交易望而却步的基金经理也给出他的解释。创业板开市后,两市前十只最贵的股票中,已有一半来自创业板,三只百元股中更有神州泰岳红日药业占据两席。然而高溢价率必须以高成长性作支撑,创业板企业的特点就是业绩不稳定,其创新特色与风险也一定是相联的,市盈率适当高一点可以理解,但过高的话就会透支未来,投资者面对的风险切切实实暴露在外。

  实际上,在很多盲目追涨的人心里都怀揣着同一个想法: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是管理层和券商精挑细选出来的,只会成功、不会失败,因此创业板炒“新”必定有赚钱效应。对此,业内专家也给出提示,首批28家公司虽然是在100余家申报者中涌现出的资质比较优异的公司,但这绝对不能将管理层的审核、券商的保荐和“担保”划等号。

  进入首批名单并不意味着就被监管机构打上“安全”的背书,企业时刻面对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既不是保荐机构所能避免的,更不是发审委审核所能解决的。

  此外,即便是在这28家公司中,也有“优等生”和“合格生”的区别。有的创新成长的特性比较突出,而有的则表现相对平庸,因此这些公司不光是在IPO定价时就有差异性,上市后更是会不断出现分化。况且,从本月起创业板发行审核逐渐步入常态化,后续企业会源源不断地走向市场。而随着创业板公司股票供应的增加,板块中不同公司的差异性会逐渐体现,一窝蜂普涨现象将会不断修正,盲目追“新”炒作的风险也就会日益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所的数次停牌警告下,大部分个股在周五午后都有稍许回落的迹象,这说明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在增强。创业板股票不可能“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更不可能完全悖离市盈率等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上市首日以48元买入中石油的投资者,恐怕至今都无法原谅自己当时的冲动之举。“股票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教条,而是应该时刻铭记在心的投资箴言。
责任编辑:马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