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跨国并购和金融崛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11月03日07:12
  海外并购的大量案例让国资委感觉到,除了政治背景、国家背景、政府背景外,金融支持也非常重要。然而,中国金融业如何与国有企业配合,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考题。

  我们仍然觉得这是一场无休止的游戏。就在华尔街一片愁云惨淡时,中国的企业以及企业家们踏上异国他乡的频率明显地在加快。在上世纪70年代末,里根与撒切尔夫人开创一个空前的繁荣时代,放松管制、自由放任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将区域经济迅速扩展开来,迫使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

  三十年之后,中国也全力加入这场浪潮中。仅2009年的前两个月里,全球并购市场与中国有关的海外并购就已经有22起,涉及金额达163亿美元。这些并购的主要领域为自然资源,收购金额比重占到所有领域的97%。然而,看上去更大规模的收购还在后面。

  资金底气

  在过去的这几十年里,中国遇到了历史性的机遇。二三十年的实践,中国进行了一场出口导向型的生产革命。因为我们的规模太大、人口太多、被压抑的欲望太久,所以它释放出的能量,也是前所未有的惊人。

  在中国企业加大海外扩张步伐的背后,是强大的外汇储备的支持。

  2009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22726亿美元,从2008年9月以来成为美国最大债主,至今地位没有动摇。另外,四家上市大型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2008年年报显示,2008年四家银行共实现利润2953.7亿元,平均增速达到30.5%。或许这并不能证明中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繁荣程度,但是,这些数字却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底气。

  普华永道企业并购服务部中国合伙人卢玉彪预言,在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内地金融机构可能重新开始海外并购交易。其最新的调研发现,尽管内地并购活动持续走低,但机构信心恢复的迹象愈发明显。

  启蒙中海油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故事相信都写入了中国的MBA 教科书中。2005年1月,中国最大的国有石油天然气集团之一中海油,打算考虑参与对美国优尼科公司的竞购,并于当年6月发出逾18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尽管此次并购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银行业却因此而崛起。

  中海油在要约收购中提出,如果各方都同意收购,中海油便要支付185亿美元的巨额现金。这些资金的来源有五,其中30余亿美元来自中海油的自有现金,高盛和摩根大通将提供30亿美元的过桥贷款,预计待交易完成时或完成后短期内,这笔贷款将转化成债券形式的长期债务融资;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60亿美元过桥贷款,同样会转化成定期贷款形式的长期债务融资;中海油大股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供长期次级债形式的贷款,金额为45亿美元,另外母公司会提供25亿美元的次级过桥融资,这笔贷款预计将在两年内以股票进行再融资。

  这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第一次提供如此大规模的过桥贷款,由此拉开了中国商业银行真正参与海外并购的序幕。

  艰难考题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企业迎来了历史上的并购高峰。一些评论人士将这种并购理解为中国的海外扩张,其实在很多熟悉和了解中国资源收购史的人士看来,这些并购与其说是出自 “国家意志”,倒不如说是中国企业在多年的积累之后,终于因全球金融危机提供机会而爆发;而曾长期在海外资源收购上举棋不定的中国有关部门,不过是在上一轮资源价格暴涨的教训中,意识到了进入产业链上游的重要性,进而为中国企业的海外行动开了绿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金融业的海外扩张一定要滞后于实业,因为其在海外发展的基础是为本国企业在海外提供金融服务,一旦金融业的海外扩张速度超前实业,金融机构在当地很难生存。”

  不过,据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孟庆轩透露,海外并购的大量案例让国资委感觉到,除了政治背景、国家背景、政府背景外,金融支持也非常重要。然而,中国金融业如何与中国的国有企业配合,仍然是一个艰难的考题。

  中国的考题也是世界的考题,中国的企业与金融界期待着破解这道考题。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