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政府全面救楼 房市走向调整? > 开发商动作

国企争地王:做大产业?吹大泡沫?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3日14:22
  据新华社信息北京11月2日(记者叶锋)近期,挟咄咄逼人的资金优势,国企在房地产市场风头强劲,一些国企、央企更是频频成为“地王”买家。

  持续的“国企热”会不会“烫伤”房地产业?不少人士认为,部分国企借助于资金优势进行的“非理性”的开发、拿地行为,将进一步刺激房价过快上涨,对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并增加后市调控的难度。房地产业“国企热”利弊如何尚难定论,但应警惕其“做大”楼市泡沫的可能性。

  房地产“升温”,国企“发热”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企业销售额前十强中,包括前三名在内的六家企业均为国企。戴德梁行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董事伍惠敏说,2007年A股市场排名前十的房企中有六家是民企,而今年则是国企“一统天下”。在土地市场上,国企表现更为强势,是各地“地王”最主要的买家。

  日前,有媒体报道,国资委分管的136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其中以地产为主业的有16家,辅业包含房地产的则达80多家。虽然上述数据准确与否尚有争议,但国企对房地产业的“深度介入”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正退出重点城市。《浙商》杂志日前针对30家较为知名的民营房企作了调查。这30家房企中,有18家房企今年以来没有拿过一块地。一些民营房地产商说:“我们对明年的形势还看不清楚,而且目前地价过高,我们不敢贸然拿地。”

  被动“避害”,还是主动“趋利”?

  国企进入房地产业,是被动“避害”,还是主动“趋利”,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一国资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贷款变得“特别宽松”,往往是多家银行主动找上门,请求“帮帮忙”贷点款;对有些上十亿的项目,则会由总行的领导亲自来打招呼,“跟民企不同,巨大的资金优势使国企在房地产市场左右逢源”。

  民生银行近日发布的《地产金融蓝皮书》认为:“国进”不仅仅是货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伴生现象,更是现行经济体制和政策的必然产物。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企负责人说,原先国资委规定只有16家央企可以进入房地产,其他企业不能进入。“但这两年来,可能是央企的部分企业,特别是传统加工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效益不理想,出口又受影响,所以倾向于在房地产业中加大投资。”

  长期研究楼市的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专职副主任孙钟炬认为,国企纷纷进入房地产业,既是“冒险意识”推动,也是“利益驱动”使然,“今年以来房地产业迎来了一个反常的"黄金时期",增强了企业的冒险意识。此外,目前房地产业是一个"短平快"的行业,出效益快,风险却小,在很多企业看来无疑是最有收益的投资渠道”。

  警惕“国企热”做大楼市泡沫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不少“土地”遭遇闲置,恰是因为企业资金薄弱、无力开发所致;而国企尤其是央企拥有稳固的资金链和强大的开发能力,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深度开发。还有人认为,国企拿地是行政力量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手段之一,将为日后的楼市调控创造更多主动权。

  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企“强悍”入市,是抬高地价、加快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一进入上海已有10多年的港资房企人士说,“现在一些国企连楼面价超过2万、3万的地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拿,这让大家有些担心。如果一两年后这样的价格卖得动,那就说明房价上涨太快了;如果企业不开发,那就是炒地,借此融资圈钱”。他说,一些国企的主业并不是房地产,但出手却非常彪悍,频频制造地王,这将加剧市场的泡沫化、非理性程度。

  孙钟炬还认为,国企尤其是央企与地方政府一向“关系深厚”,地方政府不会“傻”到去收回国企手中的地。这样一来,“土地闲置两年即收回”等政策的权威性将遭遇挑战。

  业内人士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资金过量流入房地产市场;尤其要规范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国企的投资行为,严控国企资金非理性进入楼市。此外,还应完善国企投资房地产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严查国企炒楼、炒地行为。
责任编辑:马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