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企稳、房地产市场大热的情况下,自去年11月开始陆续实施的一系列房地产优惠政策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完成其“历史使命”。
昨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目前经济回暖、房地产市场形势向好,去年出台的一系列楼市优惠政策有可能在年底到期终止。
优惠政策或难存续
被终止的政策可能包括契税、营业税减免;首套及改善型购房按揭利率7折优惠;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本金比例降低等。出于“保增长、扩内需”的需要,这些政策多为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由不同部门制定。
“现在来看,今年经济‘保八’已不成问题,房地产市场形势向好,这些优惠政策可能很难存续。”王珏林表示。
王珏林称,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指标都在增长,比年初有很大起色,但问题依然存在,集中表现在:房价上涨过快、市场走势不稳定、个别地区土地市场过热、政策执行不到位等。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在下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政策将不会有变化。但根据目前的市场形势,房地产领域的相关优惠政策未必能继续实行。
王珏林表示,目前市场的主要问题不在土地供应环节,而在市场开发环节,其中,囤地、捂盘、违规变更规划和容积率等现象一直存在。他认为,现有的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主管部门却没有很好地执行。
国土部关注“囤地”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对于近日媒体曝光的开发商“囤地”及炒地现象,国土部已开始关注,并拟对此作出表态。但相关负责人并未透露具体内容。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的房源存量仅够满足5个月的市场需求,开发商却仍在大量囤地,其中,不少地块已闲置了2年以上。
对此,记者昨日咨询了北京市国土局的相关负责人,该人士表示,按照合同约定,这些地块要被收回。但他称,具体地块可能有不同的情况。而当记者分别就上述媒体曝光中提及的北京长虹桥地块和大兴17号地等进行进一步询问时,该人士却表示不知情。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有着土地财政的利益驱动,但主管部门仍可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各地出现的问题。他认为,囤地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主管部门对政策执行不到位。
另据来自国际物业咨询机构DTZ戴德梁行的一份报告,1998年~2008年,全国范围内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购置面积达到31.3亿平方米,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土地开发量仅为19.4亿平方米,占购置总量的62%,仍有近40%的土地滞压于发展商手中,以期规避未来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风险。报告称,土地市场的“主动性积压”严重。